青春守“沪”|疫情为邻里关系破冰升温,楼栋群里办起了插花摄影展
2022-03-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剪辑 受访者/图

因为感同身受快递收不到的焦虑,志愿者季丽丽从“撸铁女侠”变成“快递女侠”,还给楼里的每户人家送了一枝康乃馨。原本略有些焦虑的楼栋群里突然转变画风,家家户户晒起了插花摄影图。

小区封控期间,居民身体有了状况,暂时无法外出就医,有位叫孙译维的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当起了“赤脚医生”,暂缓了许多居民的病痛。

疫情发生前,邻里间大多是点头之交;疫情发生后,位于宝山区的铂金华府小区的邻里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早上打开门,有志愿者突然发现门上挂了一袋菜。时常还能收到咖啡、养生汤等投喂。

 另类锻炼  每天举臂无数次送快递 

季丽丽是铂金华府的居民,酷爱健身的她是健身房的常客。3月15日凌晨小区封控前,群里开始招募志愿者,她第一时间就报上了名。

季丽丽特别喜欢网购,非常能理解住户收不到快递的焦虑心情。“如果下雨天邻居买的生鲜不知道能否送到,一定会担心。将心比心,我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个小时逛一圈自己负责的五个楼栋,每家核对好快递信息,将快递整理,再挨个摁门铃通知。待大家将快递取走后,她再离开,生怕万一有人拿错了快递。这一步步工作都做得分外细致。她每天要举臂无数次,为大家送快递,她幽默地说,“这是另一种撸铁。”

小区被封控的第四天,那天是下雨天,看到她所住的楼栋的群友们的心情有些沉闷,想着如何安抚他们。不如送花吧?她和小区里的志愿者商量,自掏腰包挑了30枝粉色的康乃馨,通过外卖的形式送到了小区。

她一户户上门,将花插在门的把手上,抑或轻轻地放在门口。在群里通知大家“开门取花”,希望这些鲜花能给大家带去慰藉。没想到一会儿,群里消息“叮咚叮咚”响个不停。邻居们纷纷晒出了各种奇思妙想的插花图。这让季丽丽感到有些意外,“大家把一朵康乃馨插得特别好看。小小的一朵花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群里的气氛变得异常融洽。”

这些天,“大白”季丽丽忙上忙下,她的儿子经常被敲门。一开门就看到各种好吃的放在门口。有一天早上起来,季丽丽开门时发现门上挂着一袋菜,也不知道谁买的。五楼的阿姨给她包了馄饨。知道她喜欢喝咖啡,还有好心的邻里给她点了咖啡外卖。

让季丽丽感动的是,他们的户型是两梯两户,在当志愿者前,她和对门邻居就是点头之交。但当了志愿者后,邻里关系一下升温了许多。“对门邻居最近不在上海,在群里知道我在当志愿者,她把密码锁的密码告诉我,告诉我冰箱里有菜,让我尽管取菜。甚至还有邻居给大白们熬了虫草排骨汤、阿胶糕、咖喱牛肉汤等,换着花样给我们补身体。”

 别样医生  各种突发求助都找他来帮忙 

就在同一个小区,青年志愿者孙译维则加入了医疗组。拥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的他不仅是一名执业中医师,还是一名AHA急救培训师。

小区被封控后,最缺的就是医护工作者。他和几十位医疗行业从业者立即组群,应对一些突发医疗急救事件。

有天晚上,他接到一位女儿打电话求助,称自己的妈妈头晕胸闷摔倒了,脑缺血发作。疫情期间,封控小区的居民如果要外出就医,需要有负压救护车才能转运。由于等候时间比较长,女儿不得已打电话找居委会求助。

有着丰富急诊经验的孙译维曾先后在岳阳医院急诊科/ICU、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科医疗科、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工作过,得知情况,他立即带着听诊器、血压计、针灸针等赶到现场。他先是利用培训过的技能做现场状况评估,发给外场医生看。又根据研判,给老人进行了紧急处理。没想到,一打完针灸,老人的症状就消失了。

001号急救成功后,他又接连处理了几个紧急的派单。之后,他又时常会接到宝山区大场镇大华二村铂金华府居民区书记刘秋芬的“求助订单”。有的是小朋友手夹得血肿了,还有的是居民感到胸闷等,孙译维运用专业知识,及时施以援手。

看到大白们淋了雨,他叫起外卖,采购了黄豆、葱白、生姜、红糖等,煮起了“铂金驱寒汤”,为大家驱寒。看到居委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连日操劳,他开设了义诊专场,为大家打起了针灸针,给大家“充电”。

孙译维告诉记者,在新一轮的全民核酸检测中,在居委会的带领下,他又开始总结上一次封闭中的问题,利用信息化工具,参与解决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问题。

居民区书记刘秋芬告诉记者,铂金华府有70多个楼栋,常住人口约4200人,有1598户居民。小区被封控后,宝山共青团发动许多青年居民向社区报到,涌现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剪辑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