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丨“没有围墙”的古镇社区防疫,来了100多名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各位居民朋友,请大家居家抗疫、足不出户!”自金山区新一轮全域进行封控管理后,曾经热闹非凡的金山区枫泾古镇旅游区,如今只有志愿者手持电喇叭在景区内反复提醒,鼓励大家安心宅在家中,共克时艰。
这是个“没有围墙”的社区,拥有居民2万多人,疫情期间,枫泾古镇旅游公司100多名年轻人汇入了志愿者“蓄水池”。
青年力量汇入志愿者“蓄水池”
“你好,请停车,请出示可通行的证件……”3月31日,在金山区枫泾古镇主入口点位,志愿者沈悦逢人、逢车必查通行证,严格按照疫情防疫的手势。
“我们道口执勤的12个小时一班……”说话间,沈悦又上前查看垃圾清运车是否持有车辆通行证。封控并不是一封了之,而是通过这条“大动脉”守护古镇景区的有序运转。防疫“篱笆”要扎紧,不能漏掉一个“风险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金山区枫泾镇古镇风貌保护区1.0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有0.31平方公里。这0.31平方公里内,包括大量的明清建筑和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没有围墙,“包不起来”;弯弯曲曲的小巷庭院错综复杂,又“切不开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这个超大型且开放的小区如何管理?里面近2万多居民的生活如何保障?
参与金山区枫泾镇古镇景区管理的枫泾古镇旅游公司与友好居民区、和平居民区、新枫居民区4个单位凝成一股力量,将整个古镇核心旅游区作为一个管理单位,把景区内无法封闭起来的老旧小区化零为整,实行“大包围”的管理模式,即原本20个出入口,现只留固定的5个出入口,进一步织密织牢古镇景区的疫情阻击防控网。
“疫情防控期间,古镇旅游区暂停接待游客,100多名工作人员还是全体到岗,扛起体力活,支援‘大包围’区域内的道口执勤和核酸检测组织保障。”镇旅游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沈军说。
由100多名年轻人组成的志愿者群里就如同一股澎湃力量,注入了三个居委会共享的志愿者“蓄水池”,哪里是人力的“低洼”就支援向哪里,扛起了12个小时的通宵执勤。
联合服务,“随手帮”照常“营业”
枫泾古镇景区没有围墙,只隔着一条街,一开门就能看到的邻居,但却分属于不同的居民区管辖。但特殊时期,这样的划片也暂时被打破,一切以服务好居民为重。
“我家燃气要充值了。”“淋浴器的管子软化了。”特殊时期,每天居民总会遇到束手无策且急需解决的生活难题。当居民区工作人员得知后,身穿防护服的“随手帮”志愿者立刻联系居民,进行上门“取件”,维修好后赶在饭点之前送回到居民家中。
“随手帮”服务驿站是新枫居民区的公益项目,由辖区内掌握一些生活小技能的热心人士组成的志愿组织。疫情防控期间,这支队伍延伸了服务的半径,日夜开张,将整个古镇景区纳入了服务的范围,随时解决“小而杂”的烦恼,让居民足不出户,真切感受到身处之地是暖心关怀的“大包围”。
同时,这支“随手帮”公益服务项目还延伸在帮助登记健康云、提供配药等服务中。3月29日下午1:49,新枫居民区与友好居民区同一时间完成了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的工作。“辖区居民互相包容,所以我们进行了更加精细的整合。”友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勤华说。
在检测过程中,两个居民区设置了无码区及有码区,“虽然我们是错时安排检测,但会遇到一些忘记携带打印好的登记码。”吴勤华说,确保不漏一人,两个居民区就将志愿力量整合,共同提供“随手帮”的服务。“在‘大包围’区域内,能随时随地帮老年居民解决好最主要的需求,他们就能安心待在家中,这就是我们古镇景区化零为整管理的意义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