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大学生志愿者“云陪伴”一线抗疫人员子女,不仅是一份陪伴,更是想告诉孩子们父母的伟大和无私
2022-04-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妈妈,妈妈,小姐姐明天还会在‘云’上陪我吗?”

华东师范大学2020级生物科学专业郑嘉忻没想到自己的一小时“云陪伴”首秀得到了小朋友的极大认可,当晚,对接的小朋友就向妈妈表达出对后续“见面”的热切期待。这给了郑嘉忻更大的信心和动力,她暗暗下决心,定当尽心尽力投入助力抗疫“云陪伴”志愿服务中。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陪伴,帮助学科辅导,拓展素质之外,郑嘉忻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告诉孩子们,逆行投身抗疫的父母是如此伟大和无私。希望共同的努力,能够让这个全员齐心守“沪”的春天更加温暖明媚。

“我是武汉伢,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说‘感恩’”

00后的郑嘉忻来自武汉,经历过2020年第一波新冠疫情最无情的肆虐。“身边有很多医务人员、一线警察拼搏奋斗的身影,他们的勇敢和无私让我很受触动。其中,上海更是有一批批的援鄂医护白衣执甲,在武汉持续奋战。”

那时,爸爸作为一线民警,所有的外勤不是在医院警戒就是在封控小区值守,病毒感染的风险性,让正值高三的郑嘉忻很害怕,她只能躲在家里感受着妈妈的鼓励和陪伴。除了害怕以外,郑嘉忻当时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珍惜时间投入学习,用高考成绩回报自己的努力。所幸,沉寂了76天后的武汉苏醒,山河无恙。

郑嘉忻也在几个月后的高考中发挥出色,考取了华东师大生物科学专业。如今的她是入党积极分子,并在班级内担任学习委员。此次上海疫情形势严峻,触动了许多记忆场景,因此,她特别想以这种方式感恩战疫人员的付出和奉献。

3月29日,郑嘉忻作为首批已经对接上岗的志愿者,已与一名一年级小朋友顺利对接,通过讲解写作的形式进行了第一次的“云陪伴”。这个小朋友的妈妈是一线护士,工作辛苦,时常在凌晨被召集,有时忙到很晚才回家。在战疫最吃劲的关键时刻,更是比日常付出更多辛劳。

“曾经的我,就是被保护得很好的人群之一,如今特别想用自己的力量来为这个社会做一点什么。当看到校团委发起陪伴志愿者招募时,我没有犹豫。我本身也是一名师范生,服务对象又是一线战疫医务人员的子女,我想要回馈社会、表达感恩。”

郑嘉忻说,之后每周1-2次的“云陪伴”中,除了学科指导,素质教育的提升,她会找机会,以轻松的方式和小朋友讲讲两年前发生在自己家庭的故事。“这是一份属于战疫的记忆,也是战疫必胜的信念。我要告诉小朋友,妈妈不是故意不陪伴他,而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我们要以妈妈为榜样,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又上岗了,一定能做得更棒”

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英语专业马佳雯是各项志愿服务中的“常客”。早在2020年初,马佳雯就作为学校“抗疫居家学习云辅导”志愿服务团队临时团支部书记、专业小组长,全程参与“云辅导”的服务和运营,并向为居委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了为期四周、逾55小时的线上服务,她也因此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时隔两年,马佳雯再次加入“云陪伴”团队,在承担一年级小徐同学“一对一”陪伴任务的基础上,还担任海派文化特色趣味课程组组长,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站在了疫情防控的大后方。

“作为一个熟手,我又上岗了,相信一定能做得更棒!”马佳雯对此信心满满。在她看来,面对疫情时总有一种有心无力的焦虑感,但两次“云辅导”志愿服务都给了自己投身战疫、服务战疫的机会。“抗疫人员在一线用爱阻隔病毒,就让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用爱为他们筑起后方的坚强防线,同时,这也是让自己更加安心一点的方式。”

由于马佳雯对接的小朋友首次服务要在本周末,为此,她正在加紧准备自己的课件。“通过和家长沟通,主要是监督小朋友学习,帮助养成学习习惯。小朋友妈妈是公卫医师,在疫情之下,跟小朋友的交流一定会减少,因此,我也会尽力做好倾听者,建立起相对稳定和温馨的陪伴关系,和小朋友多聊聊天,同时做好孩子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和郑嘉忻一样,马佳雯也在设计如何让自己对接的一年级小朋友知道自己爸爸妈妈辛苦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可能会觉得家长不在身边,可能会有些不理解,有些孤单,但我可以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是抗疫一线的英雄,他们的选择是很崇高而伟大的。”马佳雯认为,这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也是志愿者们首先应该做的。其次,居家网课中的不适应和困惑,小老师志愿者们也可以提供帮助,并让他们理解抗疫形势,积极学习防疫知识。

“我在校园内外‘双线作战’,服务能量更大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艺术教育本科生郎朗则是一个“双线作战”的志愿者,她既是目前校园准封闭管理防疫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又是此次“云陪伴”特色拓展课程志愿者负责人。虽然有些疲惫,内心却无比充盈。

除了对接个体小朋友,此次“云陪伴”的志愿者们还会在周末开出“特色拓展课”板块,在云端带来艺术表演、手工创造、传统文化、科学实验等特色小班课程。

作为特色拓展课程志愿者负责人,郎朗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将报名的孩子和志愿者匹配起来,并协助他们完成对接和沟通。“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这类课程很感兴趣,而申请开兴趣课的志愿者大多来自学部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专业,既有很高的热情又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大家都说很期待为孩子提供美育支持和特殊时期的关怀陪伴。”

与此同时,学校的一些优秀文艺类学生社团也将从周末起开展团队式的课程讲授,即便是“云端面对面”,也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孩子们形成较为紧密的情感连接,继而更多抚慰疫情期间孩子们的心情。

“其实,这也是让我们能更多感受到自己专业、师范生价值所在的机会,我们能为战疫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云陪伴’,也让我们觉得,虽身处校内,服务范围却不会被局限,从校内辐射到校外,感觉自己的能量也变得更强大一些了。”郎朗注意到,志愿者们都很有激情,对自己的专业能为社会带来的价值也更有认同了。而对志愿服务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和历练的机会,“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这个全员齐心守‘沪’的春天更加温暖,如常的上海,也一定很快归来。”

>>>Tips  

据悉,“在线云陪伴”项目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打造,校团委依托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教育学部、大夏书院、光华书院、经管学部(书院)等优秀师范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向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提供在线陪伴服务,为投身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上暖心关爱,让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者多一份安心、少一份牵挂。

项目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大力支持,第一时间在校园内发布了该项目的志愿者招募,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加入。在市卫生健康委团委等共同支持下,截至3月30日,首批近200名一线抗疫人员子女已登记报名需求信息,完成配对193名,上岗服务170人。首批志愿者们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通过微信(或QQ)视频或语音等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一对一”的兴趣课程、防疫教育、读书交流、心理支持、在线陪伴、线上辅导等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