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抗击疫情防护网,他们拧成“一股绳”
2022-04-14 上海

当风暴来袭,颠簸航船上的乘客是各自为战、各行其是,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抑或是同舟共济、划桨开船?3月以来,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静安区新弘国际公寓小区交出了最为靓丽的答卷:来自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的多方力量,与社区基层党员队伍汇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科学有序、邻里互助,共同筑牢抗击疫情的防护网。

静安区新弘国际公寓位于上海大宁片区。小区内有6栋高层住宅,居民578户,1500余人。3月以来,冯明芳主任代表的延铁新村居委会、倪垚老师带领的业委会和志愿者、孙以平经理管理的物业公司,汇同延铁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下属的新弘国际公寓第6、第7党支部的离退休党员,以及居家办公的在职党员业主,共同组织开展了新弘国际公寓的抗疫防护工作。自4月1日封控小区至今,大家借助微信群“云沟通”,通力合作、协同作战,不仅有效保障了核酸检测的科学有序、2米间距,还保障了病人转运、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接收运输、日常快递外卖运送、环境消毒、垃圾清运、必要的维修保洁等工作。小区氛围也在这场考验面前空前团结和睦,志愿者积极领取任务,业主主动减少网购、外卖非必须生活品;邻里之间更是关心孤寡、分享紧缺物资、共同讨论和解决疫情防控难题。邻居们多次发出感叹:“新弘是个大家庭,我们就是一家人!”“住在我们小区太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了!”

志愿者岗位“接单”认领

新弘国际公寓的业委会成员倪垚,一直以来就热心关心小区治理,是大家心中的楷模。今年3月中旬,眼看疫情蔓延,他建立了小区的志愿者群,鼓励有条件为小区服务的业主加入志愿者队伍。4月1日起小区封控管理后,要求业主足不出户,亟需大量志愿者配合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做好相关工作。倪垚挺身而出,协助居委会和物业做好志愿者的抗疫总协调和总指挥。在倪垚的精心组织和号召下,更多的业主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新弘国际公寓党支部的离退休党员加入进来,居家办公的在职党员业主也纷纷加入。几股力量迅速汇合,新弘国际志愿者微信群的成员数量快速增长,4月3日突破100人,4月7日达到130人。

倪垚每天起早贪黑,根据每天不同的工作需要,汇总所需的志愿着者岗位,发布在志愿者群供大家“接单”认领,他带领这群热情高涨的志愿者们,配合居委会和物业对接疾控中心、接收发放防疫物资、运输派送米面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几乎每天晚上,他还坚持参加垃圾清运。每天上床休息前,他总是总结当天工作得失,不断优化核酸检测流程,减少接触、提高效率,并合理设置志愿者岗位和工作时段,尽量减少志愿者的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倪垚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全体业主的信赖,大家心疼地隔空喊话“早点休息吧,担心你累到下了!”大家信任他说的话,当有争执之时,他出面调停的寥寥数语,大家无不折服赞同!他凝聚起的强大力量,成为推动新弘国际公寓抗疫工作有序推进的最大动力。

主动亮身份,党员在行动

冲锋在前的新弘国际公寓志愿者中,少不了党员们的身影。他们的模范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了来自各方的力量汇聚成河、拧股成绳。新弘国际公寓共有两个离退休党支部,分别是隶属于大宁路街道延铁新村居民区党总支的第六、第七党支部。老党员们不少年高体迈,但是他们热情高涨,在总支部书记李明和第六支部颜玉鸯书记的带领下,两个支部报名参加小区志愿者服务的达到21人。他们中八成以上都高于65岁,超过70岁的也有3位,每当有志愿者工作任务下达,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和年轻人抢着报名。4月1日检测核酸,已经75岁的老党员黄望勤老师强烈要求担任护楼卫士,从早晨坚持到下午两点多,才在大家的劝导下回家吃午饭。

此外,业主中的在职党员,按照防疫安排居家办公后,也纷纷响应号召,到社区报到,积极投身本小区抗疫工作。8号楼的严明多次参加活动,甚至一天当中多次“接单”服务。10号楼的徐帅凯和厉帷页,几乎每天都报名上岗运输组、路道派送组、垃圾清运组等工作。楼栋有业主出现核酸异常后,本楼志愿者按照要求不能出楼栋,他们就在本楼内运送每家每户的物资。4月7日,由于当天参与组织核酸检测、发放药物和抗原测试盒,以及发放培根等生活物资,厉帷页一人的在岗时长近八个小时。

为进一步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心,共克时艰,4月7日,延铁居民区党总支成立了新弘国际公寓在职党员双报到临时党支部,推荐陆青林同志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按楼栋设立党小组。同时建立了“新弘国际党员先锋”微信群,把小区内老年党员和年轻党员两股力量整合在一起,“亮身份、见行动”,进一步为小区居民抗疫防控和生活保障提供志愿服务。

夫妻档、家庭档纷纷上阵

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团队,承担着封控期间小区大部分工作,成为了业主们心中值得点赞的人。10号楼的孟佳是个热心肠,小区抗疫防护的志愿岗位上,几乎每天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随着防控需要,他主动负责起10号楼的志愿者任务分派、部分团购组织等工作。退役军人马庆萍有召必应、任劳任怨,她说,“保护我们的大家庭,就是保家卫国。”志愿者钱学磊是个马拉松爱好者,他说“力气活都交给我来干,正好锻炼下脚力。”志愿者中还出现了不少夫妻档、家庭档。支部书记颜玉鸯带动丈夫、女儿一家三口齐上阵。周文俊夫妇夫唱妇随,潘小飞和顾莅姣夫妻携手;顾莅姣鼻炎发作,潘小飞直接顶替。志愿者陈为民带动大学一年级的孩子加入队伍。

志愿者们之间既“竞争”激烈、抢着上岗,又在岗位上紧密配合、无缝衔接。由于大家的热情高涨,志愿者岗位经常是一“岗”难求。倪垚刚刚在群里发布次日的志愿者岗位,一会儿就接龙超员。改为文档表格后,后来的人就会发现,表格早已填满。为了抢到服务机会,有的志愿者定了闹钟,有的志愿者单独加了倪垚和冯明芳的微信,主动介绍自己的优势和空闲时间,要求为自己安排岗位。成功上岗的志愿者们则成了好伙伴,互相监督对方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互相配合圆满完成每一次的工作任务。4月7日,一批需要冷藏的火腿运送到10号楼大厅时,已经是晚上22时。白天已参与志愿服务的孟佳正在陪四岁多的孩子睡觉,无法下楼。他赶紧在群里吼了一声,“哪位志愿者还没睡?有火腿等着发。”“我!”“我!”小伙子黄臻炜和来鶯大姐立马在群里举手,穿上 “大白”下楼送货。等忙完,已经是深夜23时。

志愿者们的的辛勤劳动,维持了核酸检测、抗原测试和小区运转,还帮助解决了业主们在足不出户情况下的诸多生活难题和突发事件。发布“老人急需服药”信息,就有志愿者送来邻居提供的药物;宝宝的奶粉、纸尿裤没了,群里一声吆喝,志愿者马上送来。缺菜少粮也不用担心,邻居们匀出来的鸡蛋和青菜,立马送到。志愿者们的无私无畏,深深感染了小区业主。微信群里无数个“点赞”“感动”“泪目”就是对他们的嘉奖;不断有业主加入进来,志愿者队伍持续攀升。

连续多日的并肩作战,新弘国际公寓的业主和志愿者们每天在微信群热烈讨论、积极接龙、填表“接单”,时而互相打气和鼓励,时而激烈争执、热烈讨论,更有相互携持、互为补位,原本陌生的邻居成了核酸检测的“最佳搭子”,本来互不关心的邻居开始分享美食,整个小区成了一个暖意融融的“大家庭”。业主们还满怀期待地定下了春天之约,相约在不久的解封之日,大家脱下“大白”,相聚在春暖花开里!

房芳/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