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在“疫”线|他们用语言筑起疫情“防护墙”
2022-04-17 青年

 【 编者按 】 

战疫中的上海,无数志愿者同向而行,须臾不歇,用一颗滚烫的志愿心为抗疫倾力而出。截至目前,通过上海志愿者网招募的疫情防控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已经突破一千万小时。前不久,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向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发出争当“五大员”的倡议,号召大家齐心争当凝心聚力宣传员、文明实践示范员、专业岗位辅助员、民生服务关爱员、平安家园守护员,身边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奋战不息的志愿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走近这些“五大员”,记录充盈着奉献、关爱与正能量的抗疫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在防疫一线,有这样一群外语翻译志愿者,他们用耐心细致的翻译传递安心和温暖,用语言筑起疫情“防护墙”。在大家眼里,他们是志愿者,更是专业岗位的“辅助员”。

 // 耐心细致的翻译传递安心和温暖 // 

松江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有不少外籍居民,如何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助力核酸检测高效有序进行?这背后离不开一群耐心细致的外语志愿者的忙碌工作。无论是核酸采样现场还是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现场,小镇商圈党支部书记姚丽丽化身志愿者,其组织的外语翻译志愿者小分队尤为繁忙,他们的志愿工作给外籍居民带来了一份安心和美好。

近期,姚丽丽和方松街道众多志愿者从白天到黑夜,一直坚守在核酸检测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深深的口罩印迹,眼神难掩通宵的疲惫。即便如此,面对外籍居民的疑问,姚丽丽仍然耐心地解答。“核酸检测时,我们告诉外籍居民为何需要做核酸检测,缓解外籍居民的恐慌情绪。我们还会告诉外籍居民一些核酸检测的细节,比如说分组排队的首位需要拿个核酸检测试管,核酸检测末位需要拿好二维码标签。”姚丽丽说。

“我们有建线上群,我也会留自己的手机号。如果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因为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姚丽丽对于外籍居民在其他国家生活的心态特别感同身受,“希望能通过我们的英语解释翻译工作,让这些外籍居民安心。”在姚丽丽看来,她希望能担起肩上的青春责任,为市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也是一种幸福。

 // 向社区外国居民转达防疫要求 // 

“早上好,我刚翻译好防疫最新要求,并通知外国邻居们。”在澜湾居民志愿者群里,一条略带“口音”的中文语音发出了。这位外语翻译志愿者是上海电机学院自动化专业的留学生菲利。

由于菲利所在的小区有不少外国人居住,他便主动向外国居民们转达社区最新防疫要求,鼓励大家携手共同守护家园。在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时,菲利和其他几位外语翻译志愿者穿好小蓝服,戴好口罩,戴好防疫面罩,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将抗原检测试剂盒交到外籍居民手中。在初次发放时,这些外语翻译青年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传达检测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

“当我生活物资缺乏时,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班主任张丽娟送了我一袋食物补给。中国有个成语叫投桃报李,我非常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帮助。我希望能像张老师一样,通过做社区外语翻译志愿者,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菲利说道。此外,在上海电机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老师们策划的一系列抗疫主题活动下,英国学生常客来制作了抗疫生活视频,鼓励同学们保持积极心态,勇敢抗击疫情;科摩罗学生付豪在国际学生公寓主动宣传抗疫政策,号召同学们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