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我是外国人但是我不是外人”
2022-04-22 青年

留学生秦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哥伦比亚留学生伍丽仪把学校当作第二个家,志愿服务有召必应;在中国面对疫情的第三年,伊朗留学生新浪以积极的心态珍惜着生活的点滴,让万里之外的家人始终放心……截至4月18日,上外松江、虹口两校区在校师生共7344人,其中国际学生约150名,在这场复杂多变的疫情中,他们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同心守“沪”,他们说:“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

 ※ “我想为疫情防控做一点贡献” ※  

来自哥伦比亚的留学生伍丽仪在学校刚进入准封闭状态之初,就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了宿舍楼防疫常规工作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她说:“虽身在他乡,学校就是我的家,我也想为疫情防控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在学校准封闭期间,她主要负责在每晚10点到各个寝室进行人数核对、登记核酸结果以及询问今天身体是否有不舒服的情况。在需要集中进行核酸检测时,她会通知同学们有序下楼排队。“虽然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正因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我自己变得充实起来。”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伍丽仪结识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感受到了志愿者工作带来的快乐与满足。虽然不像“大白们”需要奔赴一线,但他们每个人都想为西索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看着校园里的老师、同学、后勤保卫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能让每一位在校学生吃好、睡好,他们付出了很多。通过这次的志愿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学校对待防疫工作认真仔细的态度,给予了我很强烈的归属感。”

作为留学生,她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待疫情防控工作的努力。她也相信这一段志愿者经历会成为疫情中的美好回忆。

据介绍,自4月1日上海浦西地区采取封控措施以来,上外近10名虹口校区留学生主动请缨,积极加入国际学生疫情防控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书写温情,书写国际友谊。来自苏丹的博士生周瑜也积极参加留学生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筹备工作和收集检测报告等志愿者工作,他表示,"我是外国人但是我绝对不是外人,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战胜疫情。我相信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有责任,应当为了防控疫情付出自己的一点努力。上海加油! 上外加油!”

周瑜在志愿工作中

 ※  “我把我的爱、时间和力量奉献给同学们” ※  

上外松江校区六期公寓32号楼共有4名留学生居住,来自伊朗的语言学博士生新浪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先后在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和汉语教育。硕士毕业后他申请到上外读博,学习语言学及外国应用语言学。这是他学习中文的第七年,也是他在19年来到中国后面对疫情的第三年。

每次全校进行统一的核酸检测时,留学生会与其他同学一起按驻楼老师和志愿者的引导进行排队检测。但在初次进行核酸检测时,新浪发现外籍人士无法用护照在健康云进行实名认证,只能在检测点手写护照号登记。他迅速向负责管理留学生的陈小天老师反映了这一问题。新浪按照陈老师的建议向健康云客服邮箱发送了邮件。两天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他可以正常使用随申办和健康云预约或查询核酸检测。新浪对陈老师友善认真的工作态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赞不绝口。

在学校开始配送三餐之初,新浪误以为整栋楼只有他一个人需要清真餐。担心为学校添麻烦,他就选择只要普通餐,自己默默把不吃的肉挑出来。后来听说其他同学也需要清真餐,新浪才在老师的协调下更改了所需的餐品类别。拿到两荤两素的清真餐,终于可以放心吃肉的他显得很开心。“我吃得好,住得好,家里人都很放心。”

“非常到位,也特别人性化!”作为留学生,新浪这样评价学校的防疫措施。谈及是否对疫情下的大学生活感到遗憾,新浪却说自己算是幸运的一分子了,“弟弟在伊朗,考上了大学但只能在家学习,没有体验过大学生活。”

上外2020级比较政治与区域国别博士生法陆克近日还在新华网上发表了自己关于上海疫情的看法。作为一名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法陆克认为:“中国的‘动态清零’是一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措施。”来自尼日利亚的秦歌说:“通过为同学们送餐、核酸签到、抗原试剂的发放、检测结果的收集等各种任务,我把我的爱、时间和力量都奉献给了同学们。能够服务和回报社会,真是我的荣幸。希望疫情快点儿结束,希望一切恢复正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