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忍不住数鸡蛋,这是焦虑了吗?来自“600”号的问答为你解惑
2022-05-01 生活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上海分区封控已有一个月,长时间居家隔离,不少市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情绪问题。居家隔离如何调适、疏导心理? 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我们归纳了一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的解答,希望能为有需求的市民答疑解惑。

Q:家里囤的物资充足,但每天总忍不住数好多遍鸡蛋,这是焦虑的体现吗?

A:这当然是一种焦虑。当我们在某些生活物资短缺时,对未来的生活会产生恐惧、担心和害怕,这是对于生存极大的一种渴求的焦虑,是符合心理状态的。

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数几遍鸡蛋能让你稍微定心一点,可以做;如果一天不止数几遍,要数几个小时,甚至没办法从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数鸡蛋会出现在晚上的梦境中,白天也会很紧张、很焦虑,这就要进行一定的放松、转移注意力了,可做一些能放松、转移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看看书、修剪修剪花。如果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地影响生活了,而自己又把握不定的情况下,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

Q:居家办公后,睁眼就是上班,生活与工作边界模糊,感觉身体被掏空,上班族如何续航?

A:有两个小贴士:美美工作、严格休息。居家工作非常重要的就是仪式感,最基本的要把自己捯饬得干净漂亮,形象上的整洁和干净,不仅会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也是给家人的重要鼓励。此外,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平时工作的一些小习惯,比如之前上班时早上会喝咖啡,那么在居家工作期间,早上也可以保持这个习惯。严格休息也非常重要,可能有些人在非工作时间也要回复一些消息,那么需要把这个时间尽可能地固定下来,过了这个时间段“打工人”就下线,让自己进入到一个休闲、放松和娱乐的时间。

Q:本来感情不错的情侣/夫妻,居家隔离后,天天待在一起,对方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该如何相互沟通消除矛盾?

A: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居家隔离天天待在一起,距离没了,美好像也没了。这个时候首先应该刻意去营造一些自己的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比如,白天办公时,可以在不同的房间。其次是要有自己的时间,每天可以制定一个大概的计划,什么时间是共同分享的,什么时间可以自娱自乐。同时,也需要一起去完成一些生活内容,增加情感交流,比如一块做家务、下厨。

另外一方面,要学会用智慧的方式处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比如大家都在气头上、冲突一触即发时,可以彼此先冷静一下,分别到不同的房间/空间里,等情绪平复下来再沟通,沟通时千万不要翻旧账,也不要贴标签。

Q:封控在家不外出,心里负能量过多该如何调节?

A:首先,在不知道何时会解封、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等一系列不确定之下,感到无力、焦虑是非常自然的反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让情况好起来,但实际上个人能够做到的实在有限,越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责任感越重的人,在这种时候就会越感觉到无力,甚至会因此而责怪自己。

怎么调节呢? 首先要学会接纳现实,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可以把它转化成一系列的小确定,也就是积累小确定。积累小确定一方面包括去了解各种防疫要求,另一方面建议大家在家里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运动,这种结构化的生活可以给人确定感和安全感。如果一直存在消极的情绪,对自己有消极的评价,要及时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等寻求帮助。

Q:隔离在家见不到朋友,有些细腻敏感的人害怕被遗忘怎么办?

A:这里所说的“敏感”,是指情感丰富细腻、自己可以拥有很强烈的感受,也更容易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这样的人,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还没开始害怕时,他已经感觉到了由于无法见到朋友而被朋友遗忘的这种担心和害怕。这种情况下,可以邀请朋友一起探索和尝试,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线上有哪些方式可以维系关系甚至为关系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一些线上的小游戏,或者可以连线看综艺,一起“吐槽”、一起“八卦”,或者也可以分享彼此做的饭,为彼此带来菜单的灵感。

Q:自家孩子在家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居家学习状态?

A:要做好三个准备。第一是心理准备,家长往往会期待孩子在家里上课和在学校上课表现一样,这个要求其实有点高,换位思考一下,家长在单位和在家的工作状态,在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上也会不一样。所以,要先从自己入手,调整对孩子上网课的过高期待,管理好自己过分的担心和焦虑。

第二个是环境准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可能原本就有一些注意力控制的问题外,很大一部分可能是遇到干扰的因素,最好的办法是把居家环境打造成一个更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建议将家中的学习区域和生活区域明确分开,帮助孩子整理好学习区,比如拿掉一些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的物品,减少对孩子的干扰。

第三是陪伴准备,居家学习对独立性和自律性的要求相对更高,年纪小的孩子的确在这些方面有点薄弱,此时,家长就要承担一部分老师监督和引导的职责,同时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同学和朋友的陪伴功能,不光陪伴学习,还要有交流、玩耍和情感上的支持,这才可以让孩子很好地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