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疫”线求助无大小,他们守护平安也“爱管闲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上次被民警敲门还是宣传反诈知识,现在一些高龄独居老人打开门后,看到民警送来了菜和药,还有由于封控无法配送的牛奶。带着三个月大的孩子一起来到方舱治疗,奶粉、尿布用完了,民警3个小时就补齐了物资……出现在虹口“疫”线的这支“虹鹄”青年民警队伍,由虹口公安分局成立的助老服务队、战疫先锋队、应急保障队等三支突击队成员组成,在守护平安的路上频频回头倾听和响应群众需求,暖心警事里尽显青年温度。
青年民警团干以多种身份贯穿一整天
“我一直记得老奶奶眼泛泪花的一幕。”90后青年民警卢杰睿作为“助老服务队”一员,为困难老人上门送牛奶,“她开门后发现是民警在代替牛奶配送员工作,反应过来后立马感动地哭了。”原来,由于辖区内一牛奶配送站原先定期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送奶上门,后因小区封控后无法继续配送,小区内老人已经两三天没有喝上新鲜牛奶。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四川北路派出所与配送公司对接,提出了由民警协助配送的解决方式。卢杰睿和团队前往位于浦东新区的仓库取回牛奶,并将准备好的果蔬等分装打包成“暖心大礼包”,逐一上门送到困难老人手中。
作为四川北路派出所团支书,卢杰睿表示,平时民警上门以宣传反诈和防疫知识为主,疫情期间以这样的形式敲门解决居民需求,也是“虹鹄”青年民警展现虹口公安团委一直号召“实干亮剑”的精神面貌。辖区内很多老城区、老里弄,几户人家公用厨房在疫情期间不安全,为了让他们足不出户吃上热饭热菜,“助老服务队”开展了一对一结对送饭、送药等服务。
虽然已经很久没有穿上“警察蓝”,但是“大白”上的“助老服务队”“战疫先锋队”等袖章为自己亮明了身份。佩戴上“战疫先锋队”袖章,卢杰睿负责在小区巡逻、街面盘查、配合疾控人员上门采样、协助转运阳性患者车辆安全到达方舱或中转站、为居民跨区配药、为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协调医院床位……这些都是防疫“攻坚拔点”行动的切实举措。
卢杰睿表示,虽然自己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但是有时候亲眼见证的一幕幕也能让自己感受温情,“在转移到方舱的路上,一位十多岁的孩子对妈妈说:现在该我照顾你了。”
出舱时的每一句“谢谢”都能赶走疲惫
在成为警察的第八年,来自虹口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金天宇第一次体验24小时制的一趟班,从早上7点坚守到第二天早上7点。4月6日,广粤路方舱投入运营,紧急增援而来的金天宇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早上6点多醒来简单洗漱后,从集中管理宿舍步行到方舱,7点准时换下已经工作24小时的两位同事,金天宇笑称,每隔6小时换一次“大白”,因此穿“大白”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穿好“大白”进入方舱,正好是方舱患者的早餐时间,金天宇赶紧和另一位搭档的同事一起维持秩序、协助分发餐食。广粤路方舱共有四栋楼,最高的一栋楼有26层,因此每次分发一餐都需要频繁上下楼,还要照顾特殊餐食需求,不同需求在不同楼之间往返奔波,最终跑得大汗淋漓。
一日三餐外,巡逻路线也是沿着楼栋跑上跑下。“为什么没人找我做核酸?”金天宇经常收到刚入住方舱的患者的求助,他耐心解释医护人员会在上一次核酸完满24小时后主动过来,由于人数较多,因此晚一两个小时都在正常范围内,让他们耐心等候。刚来方舱的患者对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情绪也容易低落,因此民警待他们下车后,会耐心安抚他们,引导他们到接待登记处的路线。
金天宇介绍,方舱内常见的都是求助类警情,与自己轮换班次的另一位同事李松涛是一名特警,他曾在晚上八点多接到舱内一位三个月大的婴儿患者的母亲紧急求助,孩子急需奶粉和尿布。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在区内一家营业的大卖场里找到了物资,3个小时内送到这位母亲手里。除了患者,医护人员也会找民警求助,为了避免将要进舱的患者与已经一次转阴的患者交叉接触,需要把现有患者转移至其它房间,但有时会遇到一些患者嫌麻烦不愿配合。金天宇表示,这时候哪怕磨破嘴皮子也要完成任务。
“很多患者康复出舱时会对我们说一句‘谢谢’,这一声让我非常感动。”金天宇记得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临走前主动张开双臂,认真配合工作人员对衣服进行消杀,还帮妈妈一起提着东西。这个画面让他想起了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女儿,而他从3月中旬就在单位闭环管理,快一个半月没有回家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