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天划分防范区55384个,涉及人口数1514多万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5月2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71场)在线上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大数据中心党委副书记邵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 上海昨天划分防范区55384个,涉及人口数1514多万人
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5月1日,我市新增727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660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27例本土确诊病例中,19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29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660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654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8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
截至5月1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441例、危重型93例。
5月1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2例,平均年龄84.1岁。
32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疾病及肿瘤,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重度高血压、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淋巴瘤、肝硬化、胃癌晚期等。其中4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过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为基础疾病。
截至5月2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676333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424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9468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近期,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了“核酸+抗原”的组合筛查。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5月1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14292个,涉及人口数276万人;管控区22255个,涉及人口数约551万人;防范区55384个,涉及人口数1514多万人。
■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针对市民反映的就医配药难问题,上海医疗机构在进一步畅通渠道、改进服务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赵丹丹回应道,近期受疫情影响,市民正常医疗服务面临诸多困难。为畅通就医配药渠道,多措并举努力改进服务。
一是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期间的就医流程和就医渠道。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合理设置缓冲区,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急诊、发热门诊原则上不停诊,保障重症医学、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手术室、产科、新生儿科等科室连续性服务。
二是各医疗机构想方设法缓解就医配药难题。新华医院推出“专科医师咨询平台”,覆盖了关注度高、需求量大的8个专科。中山医院实行“气泡式闭环管理”,保障常规医疗、急诊抢救等工作不断档。一妇婴推出“急诊手术室”“临时看诊点”“感染就诊楼”等措施,快速诊治各类孕产妇。瑞金医院增加肿瘤患者PICC护理、造口术后护理等门诊诊间和诊次。仁济医院设置“应急血透室”,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等重点人群救治不间断。市一、五官科等多家医院优化配药流程,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压缩代配药时间。
三是积极开展医疗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人与街镇、居村委对接,提供基本诊疗与配药服务。
比如闵行区以村居委为单位,固定专人收集居民求医问药需求;各社区中心确定2名家庭医生对接社区;街镇安排专车用于巡诊及送药。嘉定区建立区、街镇与居村委三级就医保障专班,成立426人代配药志愿者队伍,配备就医专车236辆,提供“收集、代配、送药”全流程服务。目前,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做好核酸采样、追踪可疑病例、集中隔离点等工作的同时,保持基本诊疗和配药服务。
四是积极发挥互联网医院作用。疫情期间,发挥全市100多家互联网医院作用,提供预约挂号、专科咨询、在线复诊开方、医保线上支付、药品配送等便民服务。4月,本市互联网医院诊疗量明显增加,服务总人次是去年同期的5.2倍,处方量是去年同期的11.2倍。
近期,也组织社会各方资源,如推出“健康云”平台互联网医院“就医配药”功能,探索“网上下单—送达街镇—配送到户”配送模式,并不断协调,增加各方配送力量,畅通物流渠道,提高药品配送率,缩短配送时间,努力缓解百姓配药难问题。
赵丹丹表示,上述举措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民就医配药的紧张状态,但是与完全恢复正常还是有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工作,更好满足就医配药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