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日共划分防范区56699个,涉及人口数1547多万人
2022-05-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5月3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72场)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朝,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宦红梅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5月2日全市共划分防范区56699个,涉及人口数1547多万人

据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5月2日我市新增27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539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74例本土确诊病例中,117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155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539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5324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71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

截至5月2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488例、危重型88例。

5月2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20例,平均年龄83.95岁。

20位患者合并有多种急慢性基础疾病和晚期肿瘤,包括伴全身广泛转移的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膀胱癌、鼻咽癌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创伤性硬膜下出血伴癫痫、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1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过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为晚期肿瘤或基础疾病。

截至5月3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695628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398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7121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近期,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了“核酸+抗原”的组合筛查。

依据阶段性筛查结果,5月2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13819个,涉及人口数254万人;管控区22317个,涉及人口数约538万人;防范区56699个,涉及人口数1547多万人。

赵丹丹再次提醒各位市民,积极配合5月1日至7日的“核酸+抗原”组合筛查工作。

出院出舱市民要在“出院出舱时、路途中、入门前”做好消毒和防护

近期出院出舱人数较多,对于他们返回居住地后的居家隔离有哪些具体要求和健康提示?

赵丹丹回应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要求,对于治愈的阳性感染者,将开展7天居家健康检测。期间,相关人员每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早晚2次测量体温,第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由医务人员上门采样,或由属地安排专车转送指定医疗机构采样。

居家期间,治愈的阳性感染者要做到“足不出户”,尽量“一人一室”,与同住人保持一定距离。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要及时报告所在社区。遇到需紧急就医等状况,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并由属地“点对点”转送指定医疗机构排查。

此外,也提醒各位出院出舱的市民们,要在“出院出舱时、路途中、入门前”三个重点环节做好治愈的阳性感染者物品消毒和个人防护等。

出院出舱时,要对随身物品、衣物以及行李箱等做好全面消毒。其中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使用酒精棉球及消毒湿巾擦拭处理。消毒后的物品要装入干净袋子。行李箱送至隔离病区出口处,消毒人员会对行李箱外表面进行消毒。

路途中,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同时避免与同行人员交谈,下车后及时做好手卫生。

回家后,要第一时间将随身物品以及换下的外衣、鞋子,放置在阳台通风处,并建议再次进行消毒,同时要及时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进行洗手。

兄弟省市的鼎力相助有力缓解了本市院前急救工作压力

现在120急救资源比较紧张,要转运隔离点的阳性感染者,也要转运日常危急重症患者,怎么缓解这样的状况?外省市在医疗急救方面有没有相关的支援?

赵丹丹表示,本轮疫情以来,本市院前急救面临诸多困难,市民日常急救业务、阳性感染者转运、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急救保障等急救服务需求叠加,“120”单日电话呼入量是去年同期的12倍,不少市民反映呼叫困难、等待时间延长。

为此,市卫健委想方设法努力解决广大市民的急救需求,深挖自身潜力,通过紧急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大幅增加受理调度和一线当班车辆。

此外,也得到了兄弟省市的鼎力相助,在国家卫生健委的统筹协调下,4月26日,来自天津、河南两省的国家紧急救援队100辆急救车、298名队员紧急驰援上海,他们大多参加过多地疫情防控支援任务,实战经验丰富。

他们抵达本市后在最短时间内投入高强度的医疗急救工作,36个车组驻点市级方舱医院、14个车组对接区级定点医院、50个车组负责社会面闭环转运救治。5天内,两支救援队累计出车532次、救治1012人次,有力缓解了本市院前急救的工作压力,克服了任务量大、交通不熟等困难,用心用情诠释了“天下急救是一家”。

赵丹丹对兄弟省市的无私帮助和急救队员的默默奉献表示了衷心感谢。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