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青春之火从五湖四海汇聚申城
2022-05-04 青年


建设者奔赴上海建造方舱。 本文均据受访者供图

上海疫情告急,方舱建设十万火急,曾经创造武汉奇迹的建设者们从五湖四海奔赴上海,与上海本地的工作人员精诚合作。四叶草、九里亭、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崇明花博会复兴馆……一座座高规格的方舱医院拔地而起,让不幸感染新冠的市民得到及时的隔离医治,为上海防疫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这些不分昼夜,不辞辛劳的建设者中,我们的青年人成为了主力军,各支青年突击队四处出击,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每一天、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影踪。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如果说时间就是生命 

 那么速度就是我们的使命 

4月5日,肖帅接到了奔赴上海援建方舱的任务指令,对于这一刻他早有准备,与家人打了声招呼拿着行李就出发了。12个小时后,他和同伴们来到了上海,披着凌晨2点的夜色,马不停蹄地直奔国家会展中心。

这样的节奏对肖帅来说并不陌生,2年前的武汉,他就直面过这样的挑战。

2020年的火神山,一个世界建筑史和医疗史上的奇迹。当时包括肖帅在内的4万多人24小时轮班奋战,1天平整好5万平方米场地,2天建成有4个气压梯度的负压病房,5天建起一栋双层病房区钢结构,10天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传染病医院。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建造这样一座医院至少需要2年时间,而我们只用了10天。

让肖帅至今难忘的是,2年前他驱车十几个小时赶到武汉时,他看到一同前来的伙伴中,有人瞒着父母耗时3天辗转5种交通工具跨越3500公里赶来;有人身患糖尿病挂着胰岛素泵来到现场;一位23岁的队员争着抢着进病区,“我年轻,抵抗力强,我先上”。

当时的肖帅是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青年突击队队长,思绪拉回到现下,他和伙伴们再次接到了十万火急的任务,他自己也再度扛起了青年突击队队长的职责,“如果说时间就是生命,那么速度就是我们的使命。”

为了节约时间,大伙在赶往国家会展中心的路上就完成了分工,搭好了组织框架。进入场馆,没有一刻停留,大伙立即投入战斗。

肖帅本人则负责两部分工作,除了自己专业的电气施工之外,他还要负责整个青年突击队的后勤补给服务。在电力方面,虽然肖帅经验很丰富,但这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场馆,而且方舱医院的每个床位都相当于一个小房间,整个电力系统的回路非常多,确实花费了团队不少心思。

建设团队的团员们都是从五湖四海集结到上海,不过他们中的很多人2年前在武汉“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中一起合作过,颇有一份战友重逢的亲切,“两年前相对更艰苦一点,冬天天气比较冷,而且因为是室外场地,全是泥土,每天双脚都泡在泥里,后来我整个脚的脚指甲全黑了。”肖帅说道,“而这次任务时间也非常紧,但由于很多人都有过2年前的经验了,之后也总结学习过,所以大家至今还保留着迅速开展方舱建设的工作意识和能力。”

有了两山建设的经历,尤其是在武汉积累下带“兵团作战”的管理思路、现场人员的分工安排等经验,这一次在国家会展中心的工作高效不少。从4月6日凌晨到4月9日凌晨,短短3天的时间,中建三局负责的国家会展中心3号馆和4号馆已经全部完成并交付了。

“谁不想‘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没有生而英雄,只有选择无畏。”每当想到2年前武汉的见闻与经历,肖帅至今都会感动到热泪盈眶。在他看来,无论是2年前的武汉,还是如今的上海,每一个建设者都只是凡人,但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断奋斗,这是团结的力量,亦是青春的力量。

建设者将国家会展中心改造成方舱医院。

 每一个床铺每一根电路 

 都留下了奋斗者的青春印记 

进入4月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建设力量齐聚上海,各区域的方舱医院迅速完工并使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病患和感染者的隔离需求。我们看到许多青年建设者面对一个接着一个的任务,这一个月来四处转战,也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的青春故事。

来自崇明中兴镇的上海青年徐涛自从3月27日回到家乡后,这一个月来一直住在工地,参与了崇明花博会等多个方舱隔离点的建设工作。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徐涛和他的同伴们常常顾不上吃饭、睡觉,只为不落下工程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自从大学毕业后,徐涛就一直在岛外工作,可这次虽然回到了家乡崇明,却始终没有时间回家看看,对此徐涛并不觉得可惜,“工作任务是必须完成的,至于回家嘛,等疫情散去一定会回去的,到时候再多住几天吧。”

对于许多青年建设者来说,除了任务重之外,连续作战也非常考验大伙的意志。4月 15日,来自城建公司静安老年中心项目经理司发旺带着他的团队奔赴静安回民中学建设方舱医院,而这已经是他们在短短一周之内参与建设的第三个方舱医院了。

一周前的4月8日清晨6点,司发旺就接到了援建风华中学方舱医院的任务,当时面对封控形势,在资源调配、材料进场方面都面临现实困难,司发旺和团队成员用最短的时间办理手续、最快的速度入驻现场、最优的方案组织施工,并制定“白+黑”24小时轮班作业,他和70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在施工现场,在仅仅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而就在第一个方舱医院完成验收后4个小时,他们又开始援建新的隔离点……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司发旺和他的同伴们高强度奋战了140个小时,谈到大伙的工作状态,司发旺这样形容道:“口袋揣着充电宝,脚上踩着风火轮,心中装着人才机,脑中装着千条计。”

中铁十五局集团电气化公司的青年突击队同样在短时间内三战方舱,抢抓一切时间突击驰援。连续完成了九里亭临时隔离点建设、青浦方舱医院、嘉定区F1赛场隔离救治场所等任务。从“一夜成军”,到三战方舱,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诠释了“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政治使命,践行了“战疫有我,我先上”的铮铮誓言。

有了充裕的方舱作为隔离点,缓解了患者就近就便隔离的高峰需求,为上海早日实现动态清零提供了支撑。而方舱医院的每一个床铺,每一根电路,每一片砖瓦,每一次隔离人员的出入,都凝聚着建设者们辛勤汗水,并留下了奋斗者的青春印记。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