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每一位在战疫中无惧无畏、闪闪发光的青年人致敬!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5月4日上午10:00,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73场)在线上举行,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江宁介绍了本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 向每一位在战疫中无惧无畏、闪闪发光的青年人致敬
针对市民疫情期间配药难的问题,团市委组织了“代配药”志愿行动,能否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另外,青年群体还在哪些防疫工作中贡献了力量?
据团市委副书记邬斌介绍,近期,团市委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部署开展的“健康守护”“特殊关爱”“楼组党建”三个专项行动。发动青联委员及会员团体会员积极参与到“青春战疫 健康接力”代配药专项志愿行动中。
截至昨天,已经有872名青联委员及会员参加代配药服务,累计配送各类药品8573单,其中包括肿瘤、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等在内的特殊、急需药品2718单。
重点组建了三支“配药侠”小分队。最主要的一支队伍负责连接社区和医院,主要解决“特殊、急需药品配药难”的问题。针对社区居民配药需求,志愿者上门取卡,前往对口医院进行代配药,完成后送药到社区;针对医院送药需求,志愿者帮助解决居民互联网就诊后处方药积压问题,每天把医院开出的互联网处方药直接送到小区。
第二支队伍负责连接社区和药店,主要解决的是“药店派单难”的问题,打通药店门店到社区居民中间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支队伍主要立足所在小区,加入社区代配药志愿者的行列,协助统计需求、信息沟通、送药上门等工作。
邬斌表示,这次行动中的青联委员志愿者让我们非常感动。例如昨天“最远的一单”,有名断药的特殊用药患者发来需求,家住浦东的一位青联委员志愿者得知后独自驱车,找到药后又跨越大半个上海前往送药,来回路程超过200公里,回程时已过零点。
还有“最急的一单”。有位患者要做骨髓移植,但必须要用的一种消毒湿巾缺货,得到求助信息后,一位青联委员志愿者找了各种渠道采购到一箱,终于赶在手术前送到医院。
在这场抗疫的大仗硬仗中,上海的青年人是好样的。特别是在社区,一大批青年人响应党、团组织的号召,参与到社区报到行动、“敲门行动”中来,为本小区的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敲开“不便”,留下“方便”。
很多年轻人化身为社区“大白”“小蓝”,同时也动员身边的年轻人一起站出来,组织各类帮帮团、微信群、互助小组等,这过程中也涌现出了95后的“团长”、00后的“楼长”等Z世代青年典型。
青年人除了服务“一老”,也在帮助“一小”。比如,有1.9万人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爱心云托班”托管服务中来。他们为战疫一线人员子女,为方舱和隔离点内的中小学生提供线上辅导和陪伴服务。再比如,针对困境青少年,市区两级团组织发起了专项帮扶行动,很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为全市3200多名困境青少年送去了蔬菜、水果、学习用品、防疫用品等爱心礼包。
邬斌说道,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此时此刻,无数的上海青年在为这座城市早日迎来如常运转拼搏着、奋斗着、奉献着,这是上海团员青年对五四青年节、对建团百年的最好纪念。向每一位在这场战疫中无惧无畏、闪闪发光的青年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青春的礼赞!
■ 团市委为志愿者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物资保障
这段时间志愿者的工作量和压力很大,也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和防护保障?
邬斌在回答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全市抗疫工作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团市委迅速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响应,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来。青年志愿者在挺身而出“守护”“保护”这座城市,我们更要“爱护”“呵护”好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在本次疫情之初,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就向志愿者发出了《工作指引》,对志愿者立足社区、加强防护提出规范指导。
防疫志愿者不同于其他类别志愿者,他们的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和风险性。所以团市委也联合市疾控中心,专门编制了《防疫青年志愿者健康防护指南》和《防疫青年志愿者岗位分类及防护要点》,有书面版也有视频版,为基层开展培训提供专业参考。
前不久,团市委又在专业部门和一线工作者的支持下,针对社区防疫工作汇编了一本《社区防疫青年志愿者岗位实务手册》,涵盖了社区核酸检测辅助、代配药、消毒、物资运送、团购等9大类岗位的规范流程和防护指引,主要目的是让志愿者“在规范中服务”“在安全下奉献”。
与此同时,团市委也尝试用年轻化方法开展培训。比如在青年志愿者中建立社群。联合一些公益组织,通过线上沙龙、网上直播等形式,让年轻人自己讨论怎样建立一支小区志愿者队伍、怎样动员更多年轻人加入、怎样编好一份疫情期间实用的社区小报等等。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一起来“抄作业”。
二是提供物资保障。本次疫情以来,团市委会同市青联、市青基会、市青企协等,在方方面面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包括兄弟省市团组织的慷慨相助和大力支持下,共为抗疫一线筹集了超过2800万元的防疫物资,包括N95、KN95口罩、医用口罩、防护服、隔离衣、隔离面罩、隔离帽、抗原检测试剂、消毒用品以及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
邬斌特别指出,志愿者的安全,既需要组织用心、自己当心,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关心。天底下没有一种职业叫志愿者,没有一种人生来就是志愿者,他和你和我一样,就是一个普通人。让我们一起关爱志愿者、善待志愿者。
■ 科学佩戴口罩和穿脱防护服指南
刚刚提到了志愿者的防护培训,能否请专家讲解一下,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穿脱防护服?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江宁介绍了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和穿脱防护服。
江宁介绍道,佩戴口罩时应注意选择大小合适的口罩,要保证完全包裹口鼻和下巴。对于N95、KN95口罩,佩戴时还需要通过吸气、呼气测试来确认密合性。工作过程中应保持口罩与脸部的贴合,不能滑脱或露出鼻子。脱卸口罩时应避免用手接触罩体正面,及时做好手卫生。
有些情况,比如说协助采样、阳性楼栋送物资的志愿者,需要穿防护服,通俗说就是需要穿“大白”,也就是二级防护,通常在近距离接触可疑风险对象,或与可疑风险对象在室内待较长时间的情况下使用。
二级防护主要包括:一次性帽子、N95/K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服、手套、鞋套或工作鞋等6件防护用品。
江宁提醒,这些防护用品有一些关键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1、防护用品在穿戴时,因为都是干净的所以相对风险比较小,风险主要集中在脱卸时。为保证合理的脱卸顺序,对穿戴顺序进行了规定。
2、比如口罩是最重要的防护用品,因此要最后脱;手套是最脏的,所以最先脱;防护服和鞋套是穿在一起的,所以一起脱。与之相对应的,穿戴顺序则和脱卸顺序完全相反。
3、穿戴中注意帽子要将头发完全包裹;手套应包裹防护服袖口,鞋套要包裹防护服裤口;防护面屏应完全遮挡住下巴。
4、防护用品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污染或破损要立即更换。
5、穿戴完成后,志愿者要至少2人一组,不要单人独行,以便及时互相提醒。
6、脱卸时,先将最脏的手套脱掉,然后是面屏(护目镜)、防护服与鞋套同时脱掉,最后在二脱处脱卸口罩帽子,换新口罩。当然,为了保证脱卸过程中双手干净,每脱一件防护用品都要进行一次手卫生。
7、脱卸时也要注意要慢速,轻柔;应将外表面包裹于内表面中,如脱卸防护服时要慢慢向下卷曲并将鞋套一同脱下。此外如果多人同时脱卸,大家的动作应当同步,并要相隔2米以上距离。
江宁指出,穿脱防护服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大家在上岗前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好穿脱要领。市疾控中心也制作了一些视频,帮助大家培训和学习科学穿脱防护服。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刘秦春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