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战疫|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五四青年节,这群白衣青年坚守抗疫一线
2022-05-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来自龙华医院的刘晟宏曾经是一起在雷神山奋战医疗队中最小的那位队员,如今她在上海的方舱医院却成为了顶梁柱。这位95后青年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冲锋在前。”

2022年的春天,来势汹汹的疫情让很多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按下了“慢行键”,而全市30万医务人员逆向而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队伍中,这群青年医务格外醒目。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这群青年医务人员,仍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中,有的正在支援方舱医院,有的在急救路上奔跑,用青春力量面对疫情挑战。

 方舱里的95后  青年党员应该冲锋在前 

在这场战“疫”中,无数青年医护入驻“主战场”之一的方舱医院,用青春力量迎接方舱挑战。

5月3日晚间交接班的时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医疗队员刘晟宏对张莹说:“提前祝你节日快乐呀”。同时细心检查了她的防护用品的穿戴。“看一看,防护是否都到位了,做一做伸展运动,蹲一下检查一下气密性和活动是否顺畅。”

在金山区天华路方舱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而穿着蓝色的隔离衣在穿脱区里忙碌,时而穿着白色的防护服在舱内工作,这群青年就是感控护士。

3日负责感控的是龙华医院医疗队95后队员刘晟宏。“曾经一起在雷神山奋战的最小的那位队员,现在成为了顶梁柱。”护士长席丽君说,这次是她和刘晟宏雷神山之后的二度联袂,大家眼中的刘晟宏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东北姑娘,业务能力强,做事很有条理,于是放心地把团队感控的重任交给了她。

“做病区责任制护士是对病人负责,而做感控护士不但是对病人负责,更是有守护我们的团队重任。”刘晟宏说。她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监督并指导和协助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补充舱内外防护用品,同时还要负责监督穿脱区和舱内的保洁消杀、环境整洁以及方舱每周三次环境采样。有了武汉雷神山的经验她心里有很有底气。

对于再度来到熟悉又陌生的方舱医院,刘晟宏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作为一个青年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冲锋在前。”抱着这样的信念,刘晟宏坚持各项感控工作,脱下防护服时腰托已湿透。下班后的她想和父母打个电话却还是放下了,怕父母担心,而此时当父母也来电问候,她也总笑着回答“我很好,在这里一切都很好”。

“今天是来金山天华路方舱的第七个夜班,我们又在舱内迎接青年节零点,意义非凡。”医疗队员张莹说。随后她积极地投入到忙碌的患者收治工作中。

夜班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并开展如敷贴、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同时做好所有的患者治疗的细节记录、物资清点,以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晚上有一位失眠患者辗转反侧,张莹观察到了患者的异样,于是向她推荐了龙华医院“现代冥想辅助新冠患者康复”系列专辑,通过30分钟的冥想治疗,患者关女士平复了情绪,渐渐地入睡了。

“这次出来在方舱中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党员在身边,用中医技术治疗患者,也想尽办法暂时脱离出身处方舱的感觉,警察、维保人员、志愿者都很辛苦,我也定一直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辜负当时选择这个职业的初心。”张莹说。

 奔跑的120急救青年  年轻人没有任何理由说苦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体“急救人”坚守岗位、全力奋战,他们当中既有工作多年的“老法师”,也不乏初出茅庐的“新生代”。在疫情之下,新生代的120急救青年正谱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

谈亮亮是一名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生,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团员。“尽管有时会被误解,但是医生的工作就是救人,没什么好抱怨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每一个经过我手的病人都能平安、健康地活下去。”谈亮亮说。

4月23日上午9时,救护车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十院分站驶出。谈亮亮和两位同伴刚将2位住在封控小区阳性楼的患者送进了医院急症室,三人正在对救护车进行消毒,电话再次响起。

“亮亮,闻喜路有个病人快不行了!”三人飞快地跳上车,救护车驶出马路,在狭窄的街道上飞奔起来。10多公里路程仅花了8分钟,救护车抵达一处封控小区。下车后,谈亮亮和急救员推着担架飞奔着。

屋内,80多岁的老太太躺倒在地板上,谈亮亮蹲下检查老人的情况后快速判断:“心跳和呼吸暂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快去取LUCAS(自动心肺复苏机)!”随即跪在地上,双手交握,给老人做胸外按压。谈亮亮用尽全力,持续快节奏地按压,不久,汗珠就透过护目镜从他额头上滚落。2分钟后,心肺复苏机提进了屋,三人合力把老人从地上抬到了床上。

漫长的6分钟过后,心电监护仪上开始跳出数字,这表明老太太已恢复了心跳,恢复自主循环。随后,三人将老人抬上软担架,从4楼转折了几道楼梯才下来,推着担架床在小区狭窄的小道上一路狂奔,把老人推上了救护车。在狭窄的空间内继续给她做心肺按压,用尽了全力让自己保持平衡,把力气汇聚到手部按压动作上。5分钟后,救护车抵达在市北医院的急症门外,医护人员把老人推进抢救室后,三人瘫坐在路边的地上喘着粗气。

这样的场面,对一名年轻的急救医生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曾经在一天之内通过心肺复苏成功挽救过两名危重患者的谈亮亮,早已见惯了生死,但他在每天的生死时速中,感知生命的分量。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120急救工作者正经受着一场极限考验。急救中心新生代的青年医生们更是勇挑重担 。自3月28日以来,谈亮亮累计出车182车、救治125人,最长连续当班36小时。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夜行出发!他穿梭在各个封控小区和医院之间,救治和运转突发疾病的危重病人,跟死神竞速。

对急救医生而言,疫情吃紧的当下,可以说救护车就是他们的“家”。急救任务繁重的这几天,谈亮亮车组每出完一车任务,做完消毒工作,来不及休息就接连进行下一个任务,几乎每个班次的平均出诊次数都在12次以上,这对任何人的体力都是巨大的挑战。疲惫的时候,他就给自己打气:“我是年轻人,那么多年纪大的医生都在坚持着,我没有任何理由说苦说累。这正是我发光发热,展现担当的时候。”

 坚守“云”端的医务青年  让正能量在抗疫一线闪闪发光 

自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青年勇挑重担,始终奋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还有这样一群青年医务人员,他们坚守在“云”端,用汗水铸就母婴安全的坚实堡垒。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碧岚是2020年度申康系统优秀青年,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李碧岚通过一妇婴互联网医院义诊平台片刻不停地进行在线交流,半天接诊了12名患者。其中一名患者为绝经后异常出血的“老阿姨”,由于超声提示存在着宫腔占位,这位阿姨非常焦虑。李碧岚为其耐心解读超声报告,消除她的疑惑,安抚其焦虑情绪,同时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预约好下次的就诊时间,将于近期为其安排手术。

而在产前诊断门诊,主治医师孟梦正向一名孕妇耐心地解释产前超声报告,解答其疑惑。

记者了解到,这个“五一”期间,一妇婴为全力满足市民就医需求,各临床科室每天都开诊。节假日期间,胎儿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始终奋斗在临床工作第一线,一刻也不曾停歇。

为了保证封控期间手术和门诊的正常运转,医院辅助生殖医学科护理团队的不少同事主动留宿医院。疫情期间,科室的医疗服务没有按下“暂停键”,为了让周期患者能够及时完成治疗,他们常常加班加点,晚下班早已是家常便饭。

除了坚守互联网医院外,医院急诊防疫岗护理团队被誉为抗疫一线的“前哨兵”,她们有得在值班岗位,24小时接诊高危涉疫病人;有的在核酸采样点,负责患者的核酸采样工作;有的在急诊流调岗,做好急诊患者的初筛流调工作。而检验科PCR实验室团队是上海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坚守岗位、勇担使命,在医院闭环了两个月,24小时奋战在核酸标本检验的一线。他们中,有刚刚成为父亲的新手爸爸,也有妻子即将临盆的准爸爸。

 精准送药的医务青年  为区域百姓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有车,我可以负责送药工作。”“我虽然不开车,但是我有‘小电驴’让我参加吧!”“我可以负责后台统计、协调等任务。”“防护物资需要吗?我来登记、发放。”……为满足封控期间区域居民求医配药需求,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炬目明眸”医务志愿服务团队推出“代配及送药上门”服务。连日来,医院主动与虹桥、江宁街道保持沟通,了解到除了社区志愿者配药之外,还是有部分需求希望能够得到医院的直接配送服务。在街道的支持下,医院制作了专题海报,公布配送范围、服务流程及咨询热线等,在防疫要求下,尽可能满足百姓配送需求。

招募令一经发出,党团员们纷纷响应。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院党委发出号召的第一时刻,这群青年医护们就纷纷在微信群里积极报名,主动要求参与这项志愿服务工作。工作组及时根据大家的报名情况,梳理“气泡式管理”档期,合理安排出泡人员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开展配送任务。

为了确保配送服务顺畅,涉及服务项目的各个部门积极商讨,多次开展线上会议,成立了后台统计组、人员排班组、配送服务组等,就配送流程、防疫措施、人员安排等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做到配送人群“心里有数”,合理安排“高效有序”,发挥部门联动间的最优力量。

配送服务的第一天正值五四青年节,来自医院外联部的程勋浩、罗鹏、朱丽娟,临床研究中心的何鲜桂、彭雅君,护理部的赵巧云等同志,分工负责后台信息统计、分类、代配药及上门对接送药工作。几位年轻骨干表示,在特别的日子里,“明眸直通送药服务”特别有意义,目前许多居民对消炎眼药水、OK镜护理液等都有配送需求,作为医务志愿者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协助街道,共同开展代配及送药服务,离群众更近了,了解需求更直接了,医疗服务会更精准,这也是医务志愿活动中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一次。

 守护居民的家庭医生  做好健康“守门人” 

虽然没能去支援方舱或定点医院,但是沪上各大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青年医务人员,同样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顶梁柱”。

时玉召是金山区枫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青年家庭医生,兼任社管科科长,他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居民解决好基本医疗需求,展现出抗疫中的青春力量。

3月中旬以来,陆续有很多小区被封闭管理,有些居民因为情绪不稳定,出现种种不适;有些居民有就医需求,焦急万分。时玉召担任枫泾镇的就医保障联络员,每天需要接至少100个以上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接线员”。有时凌晨两三点,时玉召刚睡下就被居民打来的电话吵醒,他总是耐心解释,减轻他们心中的焦虑,为居民解决就医难题。

作为家庭医生,时玉召对封控小区内居民的健康需求了如指掌,基于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他在充分评估病情稳定性的前提下,开具长期处方,协同居村委、志愿者落实配药服务,保障居民“不停药”;对需要定期外出就诊的血透、化疗,以及需要定期产检的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时玉召时时刻刻把他们放在心上,为他们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每一次外出就诊前,时玉召都会与他们联系,帮助他们对接好就诊医院,就诊回来后,也会主动跟踪,关心诊疗情况,确保居民定期诊疗“不间断”;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时玉召与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定期上门就医,减少患者外出感染的风险,为辖区内术后患者上门换药、拆线、插导尿管外,还为特殊人群上门注射针剂,确保特殊人群封控期间诊疗“有保障”。

在疫情中,正是有太多像时玉召这样的青年社区医务人员,为守护居民健康与城市安全,不断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奋斗是青春最好的礼赞。祝所有奋战在疫情一线的青年医护节日快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