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共青团引领青年忆往昔看今朝,奋战抗疫一线 新青年继往开来
2022-05-05 青年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新成居民区青年干部参与抗疫。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你知道团一大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就在静安区吗?百年前,共青团的早期领导人凭着一腔热忱参与革命。百年后的今天,新一代青年不负重托,奋战在抗疫一线,红色精神却一脉相承。

静安共青团经过近三年努力,努力厘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静安的那段历史,向新青年宣传百年团史。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新青年继往开来,续写团史新篇章。

助力“一老一小”

团干部当“跑腿小哥”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当‘跑腿小哥’,感触很深。”疫情来袭,静安团区委挂职团干部邵暘最近的日常是这样的:上午成为“配药侠”跨区配药,中午化身“送餐员”到人民咖啡馆青年中心领取爱心午餐送给独居老人,下午再去互联网医院取药为居民送药。

中午忙中偷闲啃几块小点心和黄瓜就是午饭,到了晚上脱下大白服的他才有空好好地吃上一顿正餐。

3月底,小区被封控,身

为业委会副主任的他与物业留守的工作人员一起排摸隔离在小区的人员数量、物资的储备情况与需求,在会所建立共享物资角。

4月3日,小区在核酸采样中发现了第一例阳性患者,面对不少居民的紧张情绪,小区志愿者团队和物业工作人员对“阳楼”直播了消杀全过程,安定民心。

小区居民人数不多,邵暘生平第一次学会了踩三轮车、骑电瓶车,挨家挨户摁门铃通知核酸。他和居委的小伙伴一起结合2020年支援火车站时的经验,制作了第一版的《抗疫志愿者手册》,短时间内将现成的经验复制到了居委辖区内的其他小区。

邵暘还有一个身份是上海市静安暘昇创益青少年发展中心理事长。4月18日,当得知静安有一批困境儿童出现物资短缺时,他四处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半天内完成付款收货。21日一早,团区委书记吴佳妮和包括邵暘在内的五位青联委员点对点将100份物资送到了孩子们手上。

这一行动被邵暘的邻居知晓后,主动认捐了5.5吨物资。在排摸到有许多老人不会手机抢菜后,邵暘打算将物资捐给静安两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区。浩浩荡荡的物资抵达第一站——静安寺街道百乐居委会时已是子夜时分,因为晚上不忍心喊已入睡的志愿者来搬运,值守的居委干部叫来了儿子和邵暘一起卸完了几吨物资。随后,他来到第二个站点——华业居委会,这一次考虑到居委干部体力透支,他和保安两个人当起了“搬运工”,卸货至凌晨3点半。

除了“跑腿小哥”,他还变身为“配药侠”,承担起了跨区配药和互联网医院送药的重担。开着车,驰骋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空荡荡的南京西路上,原本5月7日就要当新郎的他感慨千万,“百年前的先烈们冒着危险出来干革命,百年后的我们奔跑在这座城市里为民服务。时代虽不同,精神却相通。”

守护家园

00后为社区保驾护航

1999年出生的“准00后”花贤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静安寺街道愚谷村居民区,成为一名青年社工,担任居委块长。

3月2日,花贤管辖的一个小区出现了密接,需要封楼。得到消息时,她刚到家,正准备吃饭,急得连饭都没吃,赶紧往该小区跑。

一些老年居民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因为无法出门买菜犯了愁,花贤就主动提供帮助。“我跟他们说,需要什么跟我说,我买好了放到你们家门口,不用担心!”

在本轮疫情暴发之初,她除了忙居民区48小时封控闭环管理精准通知、说明解释、核酸检测等工作,又第一批来到街道云峰剧院、静安昆仑集中采样点参与人员引导、秩序维持以及协助信息登记等志愿服务工作。3月13日,花贤同事管辖范围的一栋楼要封控。当时她在云峰剧场做志愿者,作为“过来人”马上赶去支援,生怕同事没经验。有的高龄老人腿脚不便,她就陪同核酸检测人员一起爬楼,为90多岁的老人采样。

北站街道吉庆居民区团支部书记、街道青年突击队队员吴慧是名00后。2020年9月毕业后,她到吉庆居委会报到,成为一名“小巷总理”。3月8日,河南北路233号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她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顺庆居委会参加防疫工作,负责协助部分居民楼和小区在封闭管理期间做好核酸检测。

3月10日下午,刚从封闭管理小区出来的她“无缝衔接”又被安排到街道免费核酸检测点,忙的时候顾不上喝水吃饭。“现在的志愿者好年轻啊,辛苦你们了!”面对大家的点赞,这位00后有点小紧张,同时感到几许骄傲。3月28日,她又重返自己担任块长的吉庆居委,这一个多月来就住在居委会,为社区当好“守门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线上纪念馆。

  为静安新青年重现“峥嵘岁月”  

讲述人:静安团区委书记 吴佳妮

位于上海静安区大沽路与成都北路交叉口的这块位于民居前的牌楼,上面写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后,非常重视吸纳优秀青年和开展青年运动,决定由张太雷、施存统等人在上海负责整顿和恢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他们的工作场所就在大沽路。从1921年底至1922年6月的半年时间,以施存统为主要负责人的团中央就在这里办公,直到1922年团一大召开后。这半年也被视作是团一大召开前的“关键筹备”阶段。

这短短半年的“关键筹备期”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我和团区委的小伙伴们“天南海北”的探究也就此开始。

我们在线上还原了遗址旧貌并建立线上纪念馆,让青年人通过网络对这段历史触手可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青年人从百年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了解上海在团的诞生和创建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牢记中国共产党是共青团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上海是一座光荣之城、梦想之城,百年前的青年们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奋力拼搏,百年后的我们在疫情的大考面前,全力以赴奋战在各自的“战场”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致敬百年前的革命先烈,也将用胜利为我们共青团的100年光辉岁月献礼!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