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四叶草”的出舱别离越来越多,“斜杠舱长”用细节铺设温暖回家路
2022-05-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很多时候,顾宸露和朱元凯已经数不清这是从“四叶草”方舱送走的第几批康复患者。方舱运营越来越稳定,出舱患者越来越多,身为馆外“舱长”的他们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协助保障康复患者的顺利出舱。入舱时牵涉到的细节很多,出舱时亦然,馆外“舱长”们事无巨细,用心铺设出温暖的回家路。在“四叶草”战疫这一个月来,他们迎来了第一批患者,也目送了几万人次患者出舱回家。别离场景越来越多,他们没有不舍与难过,他们更希望所有人都能早日回家。

“斜杠舱长”无所不能

  每一处的用心都在铺设回家路  

让朱元凯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大雨的那个出舱日。“看到他们每个人都穿好了雨披,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不然他们还拿着大包小包淋雨就不好了。” 由于“四叶草”场馆庞大,康复患者乘坐短驳车辆至停车场入口后,还需要露天步行前往停车场并等候各区的转运车辆。4月23日出舱的这天上午下起了雨,四个舱室近2000名康复患者早早穿好了统一分发的一次性雨披,有序排在通向出口的队伍里。有了雨披后,回家前的这最后一段路也能延续连日来的关怀。

这批一次性雨披是2.1舱馆外“舱长”朱元凯包下的任务,他和东浩兰生外服集团的几位团青骨干一同担任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1.1馆、1.2馆、2.1馆、2.2馆等四个舱室的馆外“舱长”,他在团队里还有个亲切的称号——“运输大队长”。4月22日晚,气象预报第二天会下大雨,考虑到患者上车前很有可能淋雨,朱元凯统计好四个舱室第二天的出舱人数,紧急联络协调一批一次性雨披送到患者手上。像这样的临时物资需要紧急调度,朱元凯从决定采购、联系供应商、物资入库,每一步都掐着点,全程控制在四五个小时。

馆外“舱长”们都是这样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除了各自统筹管理好负责的舱室外,还认领了不同的专职分工,而这分工针对的是由东浩兰生集团负责运营保障的所有舱室。2.2舱馆外“舱长”顾宸露是团队里的“安保大队长”,在短短一天内组建起一支45人的外场保安队伍,本职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他,现在却对安全管理越来越得心应手。在他看来,无论进舱还是出舱,都需要有条不紊地保障患者安全。

尤其随着抗疫形势向好,每日出舱人数大量上涨,如何让这么多患者用最短时间安全出舱成了关键问题。顾宸露介绍,患者以往出舱时需要手持纸质出院单排队经过人工检查,这个过程耗费大量时间。尤其在人员大量排队时,也有一些不明状况的未达出院标准的患者想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就一不小心混在里面,容易造成一定安全隐患。

于是,馆外“舱长”们配合院方用扫码机代替纸质出院单。从下午开始火速转运、并在出口铺设电源等准备工作,当天晚上12点前就全部搞定了,顺利赶上了第二天7000多人的大规模出舱任务。有了扫码机后,通过快速确认信息,减轻了人工核查的繁琐程序,加快患者启程回家路。

一周六七百个电话

  不遗漏每个人的出舱难处  

从舱内院方提供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名单开始,馆外“舱长”就要投入到出舱工作的运营保障中去。除了关心第二天是否下雨、扫码机是否能正常使用,他们还要对出舱“困难户”进行一对一关心询问。最近一周里,外服集团的这四位馆外“舱长”给几百位患者一一拨打了电话,仔细询问他们在出舱时具体有哪些实际难处,登记整理下来交给指挥部进一步对接落实。

这两天,顾宸露和朱元凯各自收到了来自院方提供的二三百位有出舱困难的患者名单,他们都已经康复并且符合出舱条件,但存在一些困难导致不愿意出舱,需要馆外“舱长”们进行电话沟通。“我们尽可能把所有情况了解清楚,但一些患者刚接通电话时不愿意敞开心扉,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安慰和劝导。”顾宸露介绍,有些患者本身并不在上海居住,比如来出差感染后进入方舱治疗,那么他们出院后就面临不知道去哪里的处境,这时候就需要帮他们协调在上海的后续隔离期住宿问题。

朱元凯表示,在拨打电话时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本人已经康复可以出院,但是一起来的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还没符合出院条件,因此希望自己留下来继续照顾他们。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经过多方商议后决定让他们继续留下来,守候家人一起回家。

馆外“舱长”们虽然没法进入内舱,但是每天都会收到舱内工作人员发来的视频和照片,让朱元凯和顾宸露难忘的是在一个视频中,他们看到“大白”正在轻拍一位老人背部,时不时贴在耳边说话。原来这位老人住了一个多星期后还没能出院,每次看着一批批同住患者出舱回家而黯然神伤,“大白”发现后主动上前安慰。

还有一张出舱照片直击他俩为人父的柔软内心,是一位年轻的爸爸抱着年幼的孩子在等回家的接驳车。顾宸露有两个儿子,对照片感触很深,“想到太太一人要带两个孩子就非常不舍得,看到这张照片的瞬间想家的情绪泛滥了。”顾宸露介绍,“大儿子快十岁了,哪怕连六岁的小儿子其实也知道爸爸在忙什么,知道爸爸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四月底的一天是顾宸露太太的生日,在十几分钟的视频里一起庆祝。而相隔一天正好是朱元凯女儿的生日,女儿哭着对朱元凯说,“这是第一次过没有爸爸、没有蛋糕的生日。”朱元凯于心不忍,但只能安慰女儿,“爸爸很快就会回来的。”

随身笔记本越记越厚

  运营中完善每处细节  

方舱运营越来越稳定,伴随着大量出舱患者,入舱患者也逐渐下降,本应该可以多睡一会,但他们依旧每天6点起来,为了赶上舱内7点的患者早饭时间。

“每一个细节都是患者对方舱医院的第一印象。”顾宸露手头总是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载了从早到晚的各项工作,大到舱内的餐食分发、物资转运,小到某一名保安的半日排班、某一扇门的一次开关。他总说,“记录越多才会越多思考。”朱元凯也说,“我们不能因为运营成熟了就在早上多睡一会,每天的早饭说不定就是半夜入住的患者的第一餐,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感受。”

为了一日三餐、点心以及其他物资分发,他们组建了一支“车队”,景点常见的观光电动车、大三轮、小三轮、厢式货车、垃圾转运车等多达36台。由于使用频繁而偶出小故障,为此甚至还找来了专业维修师傅进驻方舱,每一次维修都被详细记录。

在分餐时,还有各种平板推车助力,更有智能机器人协助送餐,但他们考虑到老年人可能不会操作,在老年人聚集区域采用人工分发形式。而这个老年人聚集区,并不是一开始的特设,也是他们在运营中的完善,尽量把老年人集中在一起后安排在离护士站最近的地方,同时给他们准备了助行器。

物资转运速度一天比一天快,已经不再需要很大的仓库,于是他们特意安排收拾出了一个小教室,给小患者们上网课用。孩子们爱在教室白板上画画,“大白”是他们最爱创作的题材。对隔空观看孩子们画画的“舱长”们而言,每天多出来的新作品,都是他们坚守下去的温暖动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