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这位青年金牌科普讲解员化身社区“配药员”
2022-05-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疫情期间,上海许多社区都进入了持续的封控状态,特殊时期如何配药成为老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为破解封控区居家患者“配药难”的问题,有一群志愿者不辞辛苦、持续接力,为社区居民守好“药罐子”、送去“救命药”。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党支部的青年党员王亚雯就是这群志愿者中的一份子。

生命重于泰山。在王亚雯所居住的社区中,很多病人的药品储备不足,特别是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一旦断药可能危及生命。作为一名党员,王亚雯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来到社区报到,加入到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应急配药小组,主动为居民前往医院代为配药。

加入应急配药小组后,王亚雯一刻也没闲着。“离社区最近的是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医院全科门诊每周二、周五开放。今天是周一,错过明天就要再等四天,小区有的病人已经断药了!”她在计算好配药周期和医院门诊时间的同时,还要不停地收集汇总配药需求信息。为了防止拿错药,她还细心地确认药品包装盒的照片。“明天一早就去医院,但是我们不设截止时间——只要还没出发去医院,提交过来的医保卡和配药需求我一定立刻汇总确认,因为我们配的或许是救命药。”加入应急配药群后,她不敢漏看一条信息,漏回一条微信,希望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居民的配药需求。

特殊时期,医院是防疫重点场所,存在感染风险。身着防护服、第一次去医院配药的王亚雯刚到门口就被拦住——按照规定医院门诊不允许穿防护服进入。为了完成任务,她脱掉防护服,在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仔细确保经过自己手的每一件物品都安全地交给居民。

手中40多张医保卡需要王亚雯在自助机上一张张挂号,同时还不能搞错科室信息。“我挂了40多个号,但是分散在不同科室。为了节约时间,我就找护士协商能不能请一位医生帮忙开好全部药品,这样效率就能大大提高。”结账时,她主动为居民逐一垫付医保卡不能报销的部分,累计垫付3000余元;由于每位患者的取药窗口不同,她必须依序号归类挨个排队,一个人要取100多盒药。“配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碰到诸如医保卡识别不了、医院没有这种药、每个人最多只能开5种药等等情况,我都要回去把这些情况和居民沟通;还有一些药物需要冷藏,必须抓紧时间赶回去。”

配完药之后,面对上百包不同包装的药品和许多从来没听说过的药名,王亚雯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清单逐一仔细分拣和整理。“但是只要能及时为社区群众解决难题,再苦再累也值得。”从加入配药小组到第一次配药成功,王亚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解了居民的燃眉之急,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最美“配药员”。

除了担任“配药员”以外,王亚雯还身兼所在社区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用文字和vlog记录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抗疫故事。“每一个为社区出力的人,都应该被记录,或许我们一生只能经历这一回。”

疫情期间,科技馆团委成立了楼宇团支部。作为第一团支部书记,王亚雯发动居住在同一社区的6名科技馆同事积极投身核酸检测、物资分拣及发放等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为社区凝聚起科普先锋的抗疫力量。她表示“去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担任讲解员的工作学习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