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沪”|一声“到”,一生“到”,95后“老兵”从戎装到“大白”
2022-05-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曾经,他是一名边防战士,2016年至201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69221部队服役,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西藏阿里执行任务,守疆戍边,捍卫国家主权,获得优秀义务兵等荣誉称号。如今,他投身上海抗疫,干劲十足,搬运物资连轴转——他就是来自江西樟树的普陀区退役军人抗疫社区应急志愿者方超。 

 ◇ 辞职加入战“疫”大军,眼前模糊了三次 ◇ 

4月9日,上海被疫情笼罩,小区物资匮乏,一线工作人员短缺。居家办公的实习律师方超如坐针毡,按耐不住焦急的心情,想着一定要做些什么。看到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招募抗疫社区应急志愿者的公告后,他立刻报了名。4月11日,26岁的方超被安排在居住地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的绿洲公寓开展志愿服务。但是因为工作冲突,当晚,他便向单位提出辞职,第二天就全身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身为95后的他成为了小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

第一次穿上蓝色防护服,有点紧张的方超,“傻乎乎”地连防护眼罩上的薄膜都没撕掉就开始了工作。虽然眼前一片模糊,他还坚持着给独居老人送物资。因为他推着满是物资的车总是晃来晃去,才被同组的志愿者发现了问题,帮忙撕掉了薄膜,方超不好意思地笑着摸摸脑袋。

由于小区的多层楼房没有电梯,且不少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所以需要将物资送上门。“我年轻,有力气。”方超抱起物资就跑了上去。来到老人家门口时,汗水与呼出的热气笼罩住了他的防护眼罩,他的眼前又一次模糊了。

在每次跑上跑下的过程中,方超看到老人们接过爱心物资时脸上露出的笑容,和一声声简单的“谢谢”,他的眼前再一次模糊了,这种奉献的喜悦感,惹他红了眼眶。

 ◇ “我年轻,可以安排我多干点” ◇ 

虽是小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方超却又是志愿者里资历较深的。善于思考总结、在志愿服务时礼貌热情,是他得到各方信任的原因。4月20日,方超成了志愿者小组的组长,这不仅是新的工作,还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防范取快递时的聚集?如何将整个小区的蔬菜、水果、肉制品等物资分类摆放,方便寻找?如何分配组员的工作等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有时早上6点多,他就跑到小区门口思考规划起来,向保安请教,向组内其他组员请教,最后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有时天还没亮,方超就开始挨家挨户分发抗原检测试剂盒,屡次攀爬高层楼栋让他满身大汗,但他依旧干劲十足。抗原自测任务完成,方超又马不停蹄地和志愿者小伙伴一起整理发放物资……4月23日,方超再一次响应号召,周末加入真如镇街道“防疫物资志愿服务突击队”,继续化身后方的守“沪”者。那天的雨很大,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心情,冒雨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寂寥无人的街道,方超依然笑着前行。

方超和几位退伍老兵组成了“老兵突击队”,积极申请做重活脏活。12人15天搬了近1万箱物资,9个人一下午搬运9万件消毒液……尽管很累,但方超毫无怨言。有时,大家需要坐在货车箱柜里去别处搬货,颠簸的感觉并不好受,容易晕车的方超只能紧紧地抓住车厢墙壁上的绳子来克服难受的感觉。但一下车,他深吸一口气,马上回神。被问起累不累,他总是说:“在部队接受过高强度训练,现在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年轻,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好,可以安排我多干点。”

 ◇ 从戎装到“大白” ◇ 

在方超身上,似乎总有一股向上的劲头。本科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他在征兵志愿上写下了一句话:“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参军!”

从武汉到新疆,乘坐5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跨越3000公里的距离,夏日的训练场温度超过40℃,地表温度近60℃,方超和战友们从不喊苦叫累。“这是我人图片生中最骄傲的时刻。夜里站岗的时候,我常常望着天空的流星许愿,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如今退伍3年多,在梦中我仍然会来到那片离天空很近的地方。”方超回忆道。

2018年退伍复学后,方超开始备考法律从业资格证和法硕考试,从本科的经济学跨考到法学,是不小的挑战。但是当看到戍边英雄战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他觉得一切困难都算不了什么。2021年下半年,他还获得了法律从业资格证,并在今年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但为了抗疫,方超选择暂缓了自己的律师工作。

5月5日,方超被授予2022年“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称号,颁奖词中写道:从戎装到“大白”,一声“到”,一生“到”,当新冠疫情笼罩了上海,他用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看见一名老兵的热血和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