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讲述|他,她,他们,就是居民们的“定心丸”
2022-05-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安则群众安。这次疫情期间,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职党员、特别是一些青年党员到社区报到,社区防疫的“结界”不断被加固。在崇明区金鳌山社区团支书杜烨看来,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叙述者:崇明金鳌山社区团支书杜烨

 ◇ 群众都以为他们就是“社区干部” ◇ 

他,圆圆的脸,大大的脑袋,几不可见的寸头是他的标志,看起来像熊猫一样憨厚可掬。别看他胖,每当有物资配送任务时,他冲得比谁都快!他说过,“小区居民吃得好不好,药品能否及时配送,关乎民生和民心。”记得有个山东老太太想吃煎饼,情绪激动无法控制,他就和社区干部一起去找寻煎饼并送上门;打听到有对老夫妻生活不能自理买菜不方便,他就主动上门帮忙配药并联系买菜;知道小区内有72岁老人照顾99岁老人情况时,他主动捐赠生活物资。在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物资配送的行列,大家齐心协力搬运、分发、配送,保障居民的最后100米。群众说:“我一直以为你就是社区干部。”这是我们的物资保障协调员周凯峰。

周凯峰(右)

我们有全能“张管家”,她是区地名管理和规划展示中心的张银燕同志,上得了战场,蹬得了三轮,讲得来道理,出得了点子。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牵头人,她负责协调志愿者正常开展工作。从点位人员安排,到防疫物资准备,再到防疫物资发放;从核酸大筛动员居民下楼,到帮助老人登记、维护秩序,再到排队测温验码核酸检测;从布置静态管理卡口值守,到耐心向社区居民解释政策、宣传封闭管理要求,再到居民紧急情况外出等各个环节,她亲力亲为,严把防控第一关。

张银燕(右)

他,黝黑的脸庞,胖胖的身形,经常被年轻人喊“大叔”。谁也没想到,他其实是个90后。他就是金鳌山公寓物业的经理张益,被人亲切地称为“张九零”。疫情期间,他和居委、业委会精诚配合,带领物业工作人员守好小区门岗,检查出入证件,查验核酸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好团购团长备案和物资消杀,对门前“三包”开展检查,维持门口秩序,履行小区的守卫职责,给居民们吃下“定心丸”。他自己在社区已经住了20多天了。

张益(左一)

 ◇ “防疫”金卫士以我所学服务居民 ◇ 

社区也有很多能人,我们就要发挥他们的专业作用。

金山卫士,是一款著名的漏洞检测软件。而在我们金鳌山社区,也有这样一位“金卫士”。作为一个有医师经验的老医护人员,集中核酸检测时,志愿者们都会向她请教防护衣的穿脱、消毒等,她会耐心辅导。每当全员集中核酸时,就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亲自布置核酸采样整个现场,不断调整优化流程,对当日志愿者再进行简单培训,指导志愿者规范穿脱防护服,在现场查看他们防护用品穿戴使用是否正确,在事后为他们做好消毒,担当起大家的“金卫士”,为广大志愿者和居民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一个老医护人员的觉悟,她就是医保中心的金春玲。

金春玲

订菜订生活用品、抗原测试结果上报,都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量很大。以前通过人工统计,由居民在楼道群申报,再由各群主上报信息,最后由居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汇总,环节繁琐,出错概率大,还容易把重要信息刷屏掉。怎么办?

这时,我们社区的“统计程序员”——房屋(土地)征收中心的陈浩站出来了。结合日常工作中收集农户信息的办法,他想出了妙招,运用金山文档做了个表单式小程序,将每天可供居民选择的物资套餐放入购物车供居民选择,居民只需填写门牌号并提交所选套餐即可。同时,为了避免之前存在的截止时间已过仍有居民上报信息,导致物资报送日期不准,表单还设置了可下单时间,每天10点至23点可以选购,第二天上报镇上,第三天就能准时拿到物资,确保了准确性和便捷性。原先的总统计员压力大大减轻,戏称自己“失业”了。现在每天只需要在截止时间后汇总后台数据生成Excel表格,几分钟就能快速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陈浩

订菜表单上线数日,颇受好评。陈浩又再接再厉设计了抗原申报表单,居民不再需要拍照后在群里反馈,再通过群主汇总,只需要填写当日表单,将小区户型、应检人数、实检人数以及结果等关键信息填写,就能直接上传至后台一键提取。同时,表单最上方还贴心地放上了抗原测试的流程图,让抗原上传统计更“接地气”。

 ◇ 他们是金鳌山的“神雕侠侣” ◇ 

我们的党员志愿者队伍里总有这么一对夫妻档:埋头整理数据,挥汗搬运物资,仔细查验出入证件,引导居民有序排队采样,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来自区规划资源局的赵晶晶在小区封闭之前刚从支援新河镇的村居防疫一线回来。当得知小区封闭、急需帮手时,她第一时间赶往居委报到,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同一时间,她的丈夫李金辉在汹涌的疫情面前,也展现出来勇于担当的退役军人本色。

赵晶晶和李金辉

他们是联络员。为了在封闭管理期间的组织居民工作开展的更加有序顺畅,他们对小区居民分片区建立微信群组,作为群主的赵晶晶,每日忙于收集居民的物资需求、统计抗原自测结果、耐心解答居民各种询问等,而丈夫李金辉则第一时间把急需的生活物资及时送到居民家中,对有老人、病患等重点家庭则及时关注需求,随时做到上门送物资、帮助做抗原检测、清理生活垃圾的等志愿服务。他们协助居委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难题,畅通了居民和居委之间的沟通渠道,在居委和居民之间搭起来一座满是感情的桥梁。

他们是安全员。在小区的每次核酸采集时,赵晶晶总是提前到达现场,和居委一起梳理在整个采集流程中的安全环节,组织指导志愿者及时排查、解决容易出现的诸如人员聚集、污染物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军人出身的李金辉,每次都坚守在核酸采样的核心区,为保证重点和险点区域的安全,他身着二级防护服不能喝水和休息,需长时间的语言加肢体的指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耐心和绝对的严谨。

他们是宣传员。为更好的让居民知悉和自觉执行好小区疫情期间的管理措施,他们有时候要忙到深夜,收集各级各类相关管理制度措施并认真地整理,精简出关键要点,利用话筒广播、张贴告示、微信群转发等宣传释疑,及时让居民了解、支持和落实好管控措施。

在社区的大家庭里,我们有更多活跃的志愿者,大家打趣说,如果不是疫情,我们都不认识。在这个社区的大家庭里,我们亲如一家。等疫情过后,我们一定要搞个“邻里日”,一起认识一下隔壁的“亲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