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冲锋在前,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心与守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江丽雯
作为华山医院的一名普外科主治医师,在得知华山医院宝山院区转换为新冠定点医院的消息后,邵杰第一时间给医院领导发出了自己的“请战书”。
“一、定点医院工作中难免出现需要外科干预情况,这时需要外科医生驻守;二、近年来我一直在宝山院区工作,这里情况和人员都比较熟悉,可以帮忙协调,作为男性,关键时刻也能出把力气;三、作为一名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非常时期,应该冲在前面,为医院,为上海做出一份贡献……”这是邵杰写在“请战书”里的话。
3月24日,邵杰顺利成为华山医院第一批入舱支援的医生,并且一直坚守岗位。
◇ 担当起入院孩子的大家长 ◇
在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收治的第一批阳性患者中,有很多独自来院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只有10来岁。看着这群孩子,邵杰时常会想起自己的女儿,为人父母的柔软让他在工作之余主动照顾起病区里的孩子们。
“记得当时病区收治了一个10岁的小女孩婷婷,只比我女儿小一岁,自己拎着一个猪猪玩偶就来了。为了方便照顾,我们把她安排在护士台正对面的床位。”邵杰说道,小女孩平时挺乖的,自己吃饭、看书、上网课,空闲的时候还会拿着玩具逗大家开心。
一天中午,邵杰看到小女孩因为在玩手机,盒饭都要凉了也没动几口,便暂时没收了她的手机,故意板着脸说,“把盒饭里的狮子头、蔬菜吃完,米饭吃一半,我就把手机还给你。”小女孩也知道“邵杰哥哥”是在为她好,连忙认真吃起饭来。
在收治期间,医生护士对孩子们多加照料,孩子们也会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个病区,住着几个初中生,他们帮着一起分发盒饭,还指导入院老人填写相关信息,成为了大家的得力小帮手。
经过邵杰等人的精心治疗,孩子们顺利出院。婷婷在临走时还特意留了一张纸条,感谢邵杰哥哥和其他哥哥姐姐这段时间的“陪伴”。
◇ 手绘蛋糕送祝福 ◇
在刚开始收治的阳性患者中,大多是无症状感染者,对于这类人群,邵杰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陌生的隔离环境,他们同样需要心理上的关怀和抚慰。医护对于病人的关心是全方位的,不光是在身体疾病上,时刻注意他们的情绪也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所在。”邵杰告诉记者。
在一次值班的过程中,一位患者找到医务处,说自己的同伴要过生日了,想在生日当天能吃上一碗泡面。邵杰知道后,连忙和护士台打招呼,“我们这边床位有人今天过生日,你看今天如果有分配泡面的话可以拿一份上来给她。”
此外,邵杰还从医院给医护工作者准备的补充能量的小零食里挑选了一块袋装蛋糕和一块巧克力一起送给“寿星”。
考虑到条件限制,没有办法为患者准备像样的蛋糕,邵杰代表宝山院区7楼全体医护,用红色马克笔为她手绘了一个生日蛋糕,并写上“生日快乐,早日康复”的祝福语,大家一起陪她过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日。
◇ 始终将救死扶伤放在首位 ◇
支援期间,邵杰担任210病区医疗副组长。刚开始,大家都以全科医生的角色来完成日常工作,比如跟着内科医生一起查房、诊治。随着患者不断送入,邵杰接收了和自己科室相关的患者,也有需要紧急做外科手术的情况。
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变成定点医院后,邵杰参与的第一台手术是给一名消化道穿孔患者做穿孔修补,当天刚从舱内出来完成一天工作的他,从工作群中看到有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本应结束当天工作的他,稍作休整,重新换上大白,主动加入到手术中。
“因为是第一台手术,很多流程要协调,像找麻醉师、安排手术室护士、开手术室、调配器械、房间消毒、术后病人要转到哪里等都要考虑到,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除此之外,因为是给阳性患者做手术,我们自己也要比平时注意防护,穿着防护服加手术衣,戴着N95口罩加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镜,面屏,还要戴上四副手套等。”邵杰告诉记者,其实还是会有担心,毕竟第一次做这类手术,感染风险是存在的。但作为医生,就应该不惧风险,当断则断,以患者为中心。在邵杰等医护的合作下,第一台手术顺利完成。
“将救死扶伤放在首位”是邵杰一直坚守的理念。4月12日,邵杰结束工作刚刚回到隔离酒店,就听到酒店外面的警察大呼救人,他做好防护第一时间赶下楼,发现是一位工地工人因为手动脉被玻璃划伤导致急性失血休克。邵杰和同事合力,利用警车上的急救包,为患者迅速止血,又向对面医院借来输液皮条和补液,为患者开通静脉通路,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经过邵杰等人的应急处理,患者情况逐渐稳定,并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做好每一位患者的救治,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党员,冲锋在前,关键时刻站出来守好自己的这片土地,是我的使命。”邵杰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江丽雯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