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喜迎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
2022-06-29 青年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凝聚更多青年志愿者,让青年在青春社区找到归属感,为奔赴在创新创业路上的青年创客搭建平台,开展“校园行”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就业创业之路,通过人人市集让杨浦滨江的烟火气冉冉升起……

在共青团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杨浦团区委书记陈柏霖将做《青春喜迎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让青春在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设“四高城区”新篇章中焕发绚丽光彩》的报告。他表示,这五年来,在区委和团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杨浦团区委扎实推进群团改革、县域共青团改革,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入脑入心”,基层团组织网络覆盖“纵横交织”,青年双创服务氛围“你追我赶”,优化创新社会治理“多管齐下”,全面落实杨浦区第十四次团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杨浦共青团事业新局面。

//  青年志愿者  //

奥运会裁判当起社区“斜杠志愿者”

数据

疫情期间,杨浦356支青年突击队迅速组建,1800余名团干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1.1万名团员青年闻令而动助力防疫工作。社会化招募青年志愿者4125人,组建60支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累积服务时长近37万小时。开展“青春战疫 健康接力”志愿服务项目,共代配药品1789种,帮助712名患者解决特殊药品需求。

本文受访者图

案例

马俊婷的身份有点“斜杠”,她既是东京奥运会空手道项目唯一的中国裁判,又是杨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还是杨浦团区委兼职副书记。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她便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在核酸员、快递小妹、保供员、配药侠等各类角色中转化。

马俊婷所居住的楼栋属于37层的高层,一层有5户人家,整个楼栋将近300人。在当志愿者的同时,马俊婷成为了“社区兼职HR”。“现在很多社区都是独门独户,邻里彼此较为陌生,有的青年想出力却可能找不到组织,或者对自己定位不清晰,不知哪些岗位是自己可以匹配的。我们就通过志愿者协会发布志愿岗位信息。”

“让身边人发展身边人,这样志愿服务链更紧密。”马俊婷透露说,自己所在的小区就有很多志愿者发展了身边人,把家属和邻居都发展进来了。马俊婷夫妻俩就带头与楼内志愿者们开展头脑风暴,草拟了《封闭期间外卖快递管理公约》,制定了实施细则,将防疫消杀、留档备案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责任到人,还和居委一起商讨制定了更优化的核酸检测方案。

4月中旬,团市委、市青联发起“青春战疫,健康接力”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志愿行动,马俊婷又第一时间成为一名“配药侠”,最高峰的时候,单枪匹马一口气就完成了30单配药任务。

在做志愿者期间,当得悉一对原计划于五四青年节当天结婚的情侣志愿者因为疫情不得不推迟领证、办酒席后,她又和楼栋内志愿者秘密策划了一场特殊的婚礼,送上录制的云祝福、DIY鲜花、桂圆、红枣、喜字等。

身为杨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马俊婷对常态化招募青年志愿者颇有心得。马俊婷告诉记者,她的秘诀是吸引力法则,即吸引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大义面前有很多优秀的青年主动迈前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提供志愿服务平台,让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凝聚在一起,各自发挥优势和专长,比如有医疗背景的成为医疗志愿者,大学生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登记志愿者等。此外,我们还采取了‘浇灌’的方式,即由一位志愿者发展陪伴另外的志愿者。”

//  青春社区  //

青春版“三驾马车”为社区注入活力

数据

五年来,杨浦聚焦青春社区建设,实施“社区青年先锋培养计划”,培养社区青年带头人,认定青年先锋81位,组建424人的青春社区联谊会,持续开展社区青年先锋赋能培训等活动。举办“青春社区”杨浦青年公益项目大赛、“青春杨浦进社区”活动,将艺术、亲子、科普等项目送入社区,累计服务社区青年逾20万人次。 

案例 

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的尚浦名邸是一个超过3000人的大型社区,其中青年占了半壁江山。杨浦区首批社区青年先锋朱杰峰是该小区的居民,2014年入住小区后,因为怀念上海老弄堂邻里间“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社区归属感,在几位年龄相仿的邻居的共同牵头下,建立了一支尚浦名邸社区足球队。“纯公益但很专业”是朱杰峰对这支球队的定义,球队里的财务、教练、技术指导、外联、公众号运维等都由具有相应职业背景的志愿者负责。

没想到,足球爸爸们不仅自己踢足球,还带娃一起。于是,“尚浦公益足球一小时”活动开展起来了,几位志愿者教练员免费为社区青少年开设足球课。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基于趣缘建立的足球队成为青年连接睦邻社区的纽带,而足球队的核心成员也无心插柳地成为社区自治的中流砥柱,更串联起了一个青春版的“三驾马车”,成为杨浦团区委、新江湾城街道主导的青春社区的样板。

2022年,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在抗疫过程中,尚浦名邸的青年“三驾马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80后居民区书记潘海明、80后业委会主任罗维、80后社区青年先锋朱杰峰和80后社区青年先锋物业,也是总经理的叶飞,在抗疫防疫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带领社区青年志愿者们捐款捐物、搬运物资、组织和参与核酸检测,创造性地组织了“尚浦二道防护值班制度”“尚浦防疫四方办会议制度”“尚浦公益理发服务”和“尚浦民生物资保供团队”,为社区疫情防控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下楼做核酸不用排队,楼组长在楼栋群里“实时直播”,两层两层叫号,降低了人群聚集的风险。许久不理发,居民亟需“Tony老师”,有一名经营连锁美容美发院的业主发起了公益理发服务,5名“Tony老师”连续一个多星期为300多位居民解决了理发难的问题。

“在两个多月的抗疫防疫战斗中,我们球队60多名队员中有三分之二转化为社区主力志愿者。”朱杰峰告诉记者,包括尚浦足球队队员、尚浦篮球队队员等为青春社区后一阶段的建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尚浦足球队队员朱连喜代表外企制药公司捐赠了价值超50万元的物资。

//  青年创新创业  //

搭建创业平台推进青年创客创新创业

数据

这五年来,杨浦推出“青创汇”服务品牌,打造“一起吧”青联活动品牌,联系服务青年企业1100余家,开展各类线下活动175场,提供政策、场地咨询等政企服务1500余次,服务双创青年12万余人次。组建青年创业导师、青年服务专员队伍,为创业青年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吸纳创业导师和服务专员共260名。 

案例 

复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凌焕然是一名85后创客,公司主营业务是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产品与服务。

之所以将公司扎根在杨浦,凌焕然表示,这与杨浦团区委搭建的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平台分不开。2019年,在团区委的推荐下,凌焕然获评上海市青年创业英才,从此与不同行业的青年创客有了交集。“因为都是创业者的缘故,大家交流很密切。我经常参加一些聚会和活动,一方面取经,一方面可以纾解压力,非常感谢共青团提供这样一个互助平台。”

2020年的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凌焕然透露说,复工后,公司陷入了困境,未来形势不明朗,企业也面临现金流短缺的难题。没想到,复工第一天,团区委就引荐了多家金融机构,最后由杨浦青联、青企协成员浦发银行提供了金融支持,由银行的青年服务专员为其办理了低利率的无抵押贷款。“因为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享受额外的补贴,担保基金也走了快速通道。借贷的利息不仅非常低,而且十分及时,一个月就到账了。这样高效直接的帮助让我们感到很暖心。”

五年来,杨浦的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得欣欣向荣,像这样“内循环”式的互助模式,在杨浦青联、青企协内部比比皆是。

浦发银行杨浦支行行长周海伟介绍说,该行有一支助力创新创业企业的青年突击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支持,通过青联、青企协平台与区内企业连结,形成一对一服务方案,快速帮助创新创业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此外,浦发银行杨浦支行党委、团委与团区委也保持着紧密合作,如在四平同济青年中心开展“小小银行家”活动、组织青年员工加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等。疫情期间,还在团区委的带领下,为社区一线配备抗疫物资,为困境未成年人送上生活物品。

另一家从事新国货化妆品的上海拾颜品牌管理有限公司CEO沙强是一名90后,从2018年开始在杨浦起家的他,是区青企协的一分子。

“我们企业最早就是在杨浦注册的,后来因为实验室只能建在郊环的缘故,我们迁到了外区。最近几年,杨浦重点扶持在线新经济行业,我们近期又将办公室回迁到了杨浦,一路走来得到了杨浦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沙强表示,经团区委牵头,公司对接了杨浦商贸集团,后续将开展战略合作,还通过助企平台找到了复旦实验室,希望加强产学研合作。

//  青春杨浦校园行  //

走进社区,走入企业,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数据

这五年来,杨浦开展“青春杨浦校园行”,深入高校开展区情介绍、政策宣讲、企业实习(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就业创业培训等,组织“大学生看杨浦”活动,带领大学生深入杨浦重点园区、知名企业和地标性场所参观考察,累计开展活动109场,直接参与4700余人次。

案例 

在杨浦团区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复旦团委于2019年春天启动骨干长期见习计划,青马骨干担任兼职街道团工委副书记,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一项青年项目,联络一个居民区,开展一次建党百年课程宣讲,完成一份工作简报,开展一项调研,形成一本民情日志。“2021年,经杨浦团区委推荐,有14名团学骨干赴杨浦区12个街道及2个单位开展了为期半年‘人民城市’青春实践。同年11月,复旦16名团学骨干再出发,进入杨浦区12个街道和团区委的4个科室,参与了团务工作、社区治理、政府管理等各项工作。”复旦团委副书记王睿介绍说。

在王睿看来,“人民城市”青春实践团活动为学校和社区之间搭建了平台和通道,让同学们能够走出象牙塔接触真实工作。

比如在参加实践团的过程中,深入延吉新村街道的张贵军同学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策划“延小苗成长计划”“国旗下成长”爱国宣讲等主题活动。在团员管理工作上,他主动与流动团员进行沟通,成功联系上30余位失联团员,并完成198名流动团员状况更新。

如果说复旦的大学生校园行是为了让大学生能深入基层,为就业做准备的话,那么同济的校园行项目的主题就是孵化“未来创客”。

“在团区委的搭台下,同学们得以和创新创业的前辈、优秀的企业家开展近距离深度交流。”据同济团委书记唐志宇介绍,自2018年开始,杨浦团区委与同济大学创业谷联合打造“青春杨浦·同济青年创新人才训练营”计划,基于区校资源共享、重点聚焦的合作模式,每期集结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高新企业,通过组织同济学生开展课程学习、实践走访、大咖演讲、零距离对话等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力。“这几年来,区校各级团组织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不仅为同济大学生们搭建了诸多广阔舞台,也引领同济学生更好地了解杨浦、融入杨浦。活动共举行8期,覆盖学生千余人次,通过组织参观长阳创谷、B站、小红书、达达、英语流利说等企业,让年轻学子走入园区与区内科创企业面对面,进行创新创业调研,为未来杨浦双创发展建言献策。”

//  滨江人人市集  //

引领青年投身人民城市建设

数据

据统计,自2020年5月启动至今,杨浦共开展7期,举办包括“人人会客厅”创意沙龙3期、街头演出18场、街舞比赛7场、招募品牌摊主370多家,直接参与市民超过20万人次,已初步在杨浦滨江形成一个集消费、文创、公益、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年文化地标。

案例 

汉服变身、许愿粽DIY、国内首创催眠&花艺、心理剧、不花钱商店popup、VR体验、私人定制头像……这几年,在杨浦滨江附近居住工作的居民白领对“滨江人人市集”并不陌生,一个个特色摊位,一场场新颖的活动,让滨江河畔有了浓浓的烟火气,更成为近年来杨浦滨江的新IP。

在沪上汉服汉文化圈小有名气的汉未央曾在“滨江人人市集”摆过摊。“不为卖货,只为图个人气,推广汉服文化”是汉未央负责人晓英穿越了大半个上海光顾这里的初衷。她介绍说,市集上的汉服大多是三到五折的“白菜价”,利润可以忽略不计,但通过现场展示,可以吸引更多对汉服汉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

这里也有年轻人喜欢的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在市集上可以看到卡车篷布再生做的环保袋、可回收杜邦纸做的蟑螂抱枕、废旧帽子做的花盆等,这些新奇独特的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的物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其中有些是在附近健身的,有些是晚饭后出来散步的居民。

据了解,这样一个有口皆碑的“滨江人人市集”是由杨浦团区委、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青年家园和杨浦滨江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起的。这些年来,它已经成为杨浦滨江文化创意活动的一张名片,也是杨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见证者。

在逛创意市集,欣赏江边美景之余,一些青年还给杨浦滨江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2020年9月,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在杨浦滨江启动,并进行了人民建议的首次集中征集,就完善滨江区域的建设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的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人群的全覆盖。市民可以“零距离、无门槛”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真正实现人民建议的落地见效,并形成了一份《杨浦滨江人民建议征集报告》。

杨浦团区委书记陈柏霖认为,与其说它是一个市集,不如说它是杨浦共青团凝聚青年的平台。无数的青年从这里收获了欢乐,也输出了金点子,参与社会治理,给杨浦滨江“号脉”“打补丁”,希望滨江越来越好。

“它是杨浦团区委县域改革的尝试与创新探索。”陈柏霖介绍说,首先,团区委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在滨江人人市集的试点基础上,借鉴社会组织运行模式,打造公益产品,开展网络众筹,注重品牌推广。其次,强化共青团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功能,以“青年中心”建设为牵引,统筹各类团属服务阵地,建设青少年身边的实体化服务门店。此外,还发展了触手可及的网上青少年服务平台,顺应数字化时代潮流,利用青少年聚集的网络门户与平台实现服务端口前移,通过运营“青春杨浦”B站号、微信号、微博号,以及“青杨部落”粉丝群等直接面向青少年。目前,该项目被列为《杨浦滨江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活动项目之一。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