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问世,让中华传统医学可亲可近
2022-07-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暑假来临,第七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举行线上开学典礼,这是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的中医药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来自全市120名高中学生“进站”完成为期40个学时的学习。同期,“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问世,让中华传统医学可亲可近,也培养更多走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青少年使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介绍,中医药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发展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中医药作为上海打赢大保卫战的一支重要力量,显示了其在我国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发展的高度离不开“才”,期待同学们通过工作站的学习实践和读本的阅读,能够成长为“中医小达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

“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经过两年的开发和创作,丛书终于和小学生见面了。本套丛书一共10册,分别为《护眼秘笈》《强身有术》《居家拾贝》 《经络探秘》《小鬼坐堂》《草木含灵》《杏林趣谈》《投石问药》《防病未然》《饮食有方》,是为小学生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汲取生活中的中医药常识,并学会用中医药理念和方法关爱自己、关心家人而编撰的,每册主题均根据学校常年开设的“中医药进中小学”相关课程精选而成。

丛书立足小学生的认知视域,将中医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名方、中医药对生活和人的身心影响、简便有效的中医保健和治疗方法等,融入有趣的故事和活动中,让小读者们通过阅读和体验,不仅得到文化的熏陶,学到科学的方法,更能唤起并不断加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来自上海市杨浦开鲁新村第二小学校长薛蕾是丛书《护眼秘笈》的主编。薛蕾介绍,学校在开展“护眼秘笈”课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与眼睛有关的问题。如“眼保健操穴位怎么找?”“视力检查为什么是E字表?”“哪些食物对视力有好处?”等。教师引领学生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将原本单项的知识输送转化为多元互动。通过设计制作,学生实现了创意物化,诞生了“穴位眼罩”,“视力检测表”也变得多样丰富。

此外,学校还开设“药食同源”专栏,9位学生成为首批小主播,介绍食材及制作方法,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尽管孩子们的探索略显稚嫩,但也在过程中发现中医药的趣味性。编写团队将这些课程内容和实践过程转化为《护眼秘笈》读本,分享给更多的师生朋友们,让大家都能体悟中医药文化之奇趣。

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校长娄华英是《居家拾贝》的主编。在她看来,本草育人,拾的是“可信、可爱、可用的”中医药文化,育的是民族精神和创新素养。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她所在的唐镇小学、竹园小学全体师生人手一册,在繁忙的“在线教学”之余,学习体验“源于生活的中医学、香囊引发的大比拼、由一棵葱开始的小探究、诗琴书画中的新体验、茶杯里的春夏秋冬、阳台上的本草园、给自己设计练功房”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唤醒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提升立德树人的境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