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小创客返“母校”,有人还提前四年获得“工作席位”
2022-07-1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剪辑

“热烈欢迎杨浦少科站小创客岑天宇、林辰熙、顾一帆、白霁阳回来玩!——创客工坊。”7月10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杨浦控江中学的四位小创客回到了自己辛苦捣鼓模型的地方。拍照、领取纪念册、重启流过汗绞尽脑汁钻研过的装置,这里记载着他们别样的青春印记。

“呀,这个小姑娘做的生肖装置实在太可爱了。何老师,要不她大学毕业后想办法把她招进来吧。”当看到“十二生肖讲伟大突破”装置里的十二个萌呆了的模型后,杨浦少科站的辛琳华老师提出想要提前四年预定小创客丁思贻的“工作席位”。

故地重游,想要再深入了解装置原理

来到展馆,几位创客直奔自己的作品,打开保护罩,那里躺着一个仿真版迷你“杨浦滨江纪念馆”。

发出“滋滋滋”马达声的黄色大吊车、有远东第一大电厂之称的杨树浦发电厂、会冒烟的上海昔日最高的烟囱、上海牌手表、能将肉制作成迷你罐头的上海梅林罐头厂、不断喷出肥皂泡的上海制皂厂、生产80后儿时回忆正广和汽水的上海正广和汽水厂、诞生一辆又一辆自行车的上海凤凰自行车厂……最后,一辆穿梭于杨浦大桥上的杨浦少科站科普大篷车缓缓行驶起来,意寓承载着杨浦万千青少年的科创梦想。

所有的装置一环扣着一环,在全部演绎结束后会自动归位。这样一个看上去精巧的装置是岑天宇、林辰熙、顾一帆三人和多位指导老师的心血。

“上海人一定喝过正广和汽水,吃过梅林午餐肉,我们选的都是代表了杨浦特色的老字号,因此在观看这套装置的时候大家十分有共鸣。”岑天宇告诉记者,之前他在参与设计制作装置的时候有些原理还不是特别清楚,只是想办法把装置做出来了,高考完了才有大把时间再深入研究。

制作装置的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对创客的兴趣。岑天宇透露说,自己的意向专业是同济的木土专业,希望未来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林辰熙、顾一帆则分别倾向报考交大的机械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两人均表示,这一装置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创意戈德堡项目高中组(含中职)一等奖,这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信。在制作装置的时候,三人分工有序,林辰熙主攻原材料切割,岑天宇负责结构和功能设计,顾一帆则主要负责查询资料、切割等,在设计过程中他还问妈妈要来了杨浦大桥的图纸。

马上高考分数就要出来了,接下来还将经历一轮学校面试的考验。几位同学表示,会将自己在杨浦少科站的这段经历、视频、照片展示给面试官。

翻开创客工坊活动纪念画册,昔日的一幕幕再次勾起了回忆。指导老师何颖睿介绍说,其实一开始林辰熙的爸妈不知道儿子一直在捣鼓什么。直到有一天,儿子郑重其事地邀请外婆来参加“开机仪式”,让长辈亲自摁下开关,父母和长辈才恍然大悟。“这个装置是全上海唯一一个可以自动恢复的。为了完工,他们经历了春夏秋冬。很多高中时学的知识也是在制作过程中活学活用。这段经历对学生们来说是难忘的。”颖睿说。

   装置设计太出彩,学生提前四年被抛橄榄枝

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名为“十二生肖讲伟大突破”的装置,十二个美轮美奂的生肖作品让人惊叹不已。这些作品大部分出自丁思贻同学之手。

指导老师何颖睿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来之不易,先要画图纸,再做油泥,采取类似制作青铜器的失蜡法,做成模型后还要用指甲油、闪光片、颗粒粉等上色。

在看了何颖睿在手机上翻出的模型原图、制作过程后,参观的少科站辛琳华老师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要不我们以后想办法把小姑娘招进来吧,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何颖睿表示,不是没可能。原来,小时候他是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模型制作的,没想到工作后到少科站,天天和模型打交道。有时候做得太投入了,到晚上11点多还没下班,索性睡在了办公室。“如果能将兴趣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就再好不过了。”颖睿说。

记者将这句话告诉了因故没来现场的丁思贻。她感到十分惊喜,“我高考完有大把空闲时间,正好可以过来帮忙,如果未来上大学了,暑期寒假也可以过来当志愿者。但至于是否毕业后来这里应聘,就看我大学选的专业是否和少科站相关岗位有关,还有结合自己未来的兴趣方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剪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