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烈日下,农业合作社来了大学生
2022-08-0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烈日下,蒸腾着泥土的气息。走进位于浦东新场镇的上海集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巧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几个学生模样的员工正在忙碌,他们有的在分拣水蜜桃、土豆,有的在给梨拍照。他们是来农村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

 ◆ 第一天就去瓜田战高温 ◆ 

大热天,分拣土豆还要戴着厚重的手套。

“先用手捏一下,好的土豆是硬的,坏的土豆是软的,然后看一下,把腐烂的、长芽的土豆挑出来。”许冬浩是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大三学生,刚来时连菜品名字都认不清,现在分拣土豆驾轻就熟。

许冬浩家住闵行,每天早上7点半就要从家里出发,路上要一个半小时。7月15日上班第一天,他就遇到合作社给顺丰上海区域员工的“夏日送清凉”活动配送西瓜。

“那是一个接近40度的高温天,我们跟车去瓜田进货,天气炎热,一会儿又下雨了,真的一次就体会到了什么是风雨无阻,也感受到了农民淳朴热情的民风。”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许冬浩体验过下农田、产品分拣、统计、跟车送货,还参与了农家乐项目,帮着带组,做活动策划和后勤,有汗水更有收获。

同样来自海事大学的颉立东,一来就有过瓜田待3天,每天称重、包装3万斤西瓜的“纪录”,他也是分拣桃子的好手:“精品桃每只五六两,大小和成熟度要差不多,太熟和太生的都要挑出来。”大学生们分拣桃子和土豆时,不忘换上不同的专用手套。

往年暑假,颉立东都会去安徽支教,今年因为疫情,颉立东投身了农业。给农场亲子活动带组时,他要洗50个餐盘,准备场地、组织摸鱼、切西瓜。颉立东有个10岁的小妹妹,他比较善于跟小朋友用儿童语言沟通。

“组织乡村休闲游的活动过程,是在向真实且复杂的工作环境靠近,是逼自己去尝试带队,去串线整个活动的难得机会,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于这次高温下的暑期社会实践,颉立东收获满满。

大学生们认为,水上专业的准军事化管理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农村派上了大用场。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 

“香‘翠’可口,永不分‘梨’——浦小咚-南汇翠冠梨这么脆的梨!没吃过?想吃不?那个脆甜呀!皮细薄!肉脆爽!汁浓甜!鲜嫩带着清香~有着‘天然矿泉水’之称,一口咬下去好清爽~”这是两位女大学生为南汇翠冠梨做的文案,充满了00后的灵动。

家住浦东惠南镇的徐婷婷是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一学生,这次回上海过暑假也没闲着,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她跟海事大学的吴佳雯一起给农产品做网上商城推广页。

只见她们又是给梨拍“全景图”,又是切开拍细节图,做详情页,写推文,学到了很多。

第一次来到瓜地,看到了真正的农田和农民,吴佳雯才对农场有了模糊的概念轮廓。看到挥汗如雨的农民脸上洋溢的微笑,她突然明白,自己不该一味地关注农民的辛苦,更应该关注农民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我们需要平台让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需要宣传设计提高知名度,需要物流去采购和运输,完成从田间到自家门户这样一个流程,其中也需要各个领域的技术支持。”吴佳雯觉得,广阔的农村,也是她驰骋理想的天地。

客服陆雨濛和闵玲分别来自上海海事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闲暇时间,她们还体会了分拣择菜、搬西瓜、挑桃子、规划送货路线等工作。“去瓜地搬西瓜那几天,上海温度攀升到40度,我们熬夜加班,夜间也坚持配送,为的是及时、安全、高效地将西瓜送到各个站点,保证‘送清凉’行动的万无一失。”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的“领队”洪张青是个90后“大姐姐”,大家亲切地叫她“米粒姐”,毕业于上外的“米粒姐”干农场运营不到两年,已经为企业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和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获悉,根据团中央发布的2022年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启动了2022浦东新区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项目。

浦东团区委协调各委办局、街镇、园区、企业,推出1100多个实践岗位,共组织来自124所高校的563名大学生,于7月11日至8月19日开展为期6周的实践锻炼,带领“青年种子”们开展“发现浦东”之旅。

其中,围绕乡村振兴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参与实践,吸引和服务更多“青年种子”扎根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这个暑假,经过高温的洗礼,“青年种子”们的理想已经在农村,生根,发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