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一群大学生,月浦青春力量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2022-08-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呀,这些穿着粉色衣服的大学生是哪里来的啊?之前在村子里面看到了,一直很好奇。” “不知道了吧,他们是大学生,来给我们普及知识的,上次的讲座我去了,讲得很好的!”“是吗,那下次我一定要报名去听一听!”

连日来,在宝山区月浦镇月狮村田埂边、马路上、农家里,一群身着粉色实践队服的年轻人格外亮眼。

为了给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鲜血液,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月浦镇党委、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委等多方协同下,上海电力大学“‘电’访乡语,共振月浦”暑期社会实践队(下称“实践队”)在月浦镇持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 这场“乡间课堂”有料接地气 ◆ 

多肉盆栽、儿童歌谣进教案,凡人好事、农村光景进课堂,这场“乡间课堂”有料接地气。

“在月浦,有宠萌乐园,有‘一水间’花卉生态园,盆栽院一颗颗娇滴的多肉、猫咖里一只只可爱的猫咪,见证着我们当地乡村产业的新起和发展……”

“孔子曾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小朋友们在享受自由时光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规定哦,向我们月狮村优秀志愿者施奶奶学习,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施以援手……”

今年暑期,这支实践队主动参与到月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主办的小锣鼓公益课堂,在月浦镇月狮村、沈家桥村、聚源桥村,实践队以当地人感兴趣的惠农政策、最熟悉的身边所见、最贴近的榜样人物等为切入点,围绕村民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互动交流和宣讲。

月浦镇打响了解放上海的第一枪;打下了建设宝钢的第一桩,蕴含深厚的红色基因。“宣讲不应该是单向灌输,而是一种双向交互,我们要利用好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注意打开乡亲们的话匣子,用更加接‘乡’气的语言,用更加自然亲和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传递好我们青年的正能量。”实践队队长彭政深有感触。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顶着烈日走进各村的村史馆、生态农田、文化地标、党群阵地,挖掘当地特色发展、优秀榜样人物事迹,整合当地红色故事、农村发展现状,助推理论政策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得可不赖。”聚源桥村村民夸奖道,“我们就喜欢听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人和事,报告里、政策里那么多好消息一听就明白。”

 ◆ 开展民风乡俗宣传 ◆ 

“每一个葫芦工艺品代表的就是一位手艺工人,坚守匠心,守护姚宅,将这份坚持一代代传下去。”“尊老爱幼、严以律己、宽容待人,不仅是我母亲从小教育我们的,也是我们代代家风所坚持的。”这是实践队对月狮村榜样人物代表的访谈笔记里重点加粗的几行字。这个暑期,实践队成员们用镜头、用脚步,从田间地头到城乡社区,从村史馆到核酸检测现场,用一句句问询、一次次访谈,走访月狮村几位优秀乡贤代表,发掘他们的故事。

“走在村落的小路上,参观了历史感满满的村史馆,最关键的是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采访了很多优秀的村民代表,感触颇深、收获颇丰,这次社会实践可没白来!”一名队员表示。

为了让榜样人物结合民风宣传更加鲜活立体,实践队还制作了对应的宣传海报和采访视频,通过采访笔记、宣传海报、采访实录等开展对民风乡俗宣传的理解和践行。实践队队员张辰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邻里乡亲们能够向他们学习,传承优良作风,创建文明乡风。”

月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践队的到来,为月浦镇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思路、新动力,在传递移风易俗、组织党的理论和政策宣讲等方面为镇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助力,让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基层、了解农村社会发展现状,触摸乡村振兴脉动,实现校地共赢,为校地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新的探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