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的理由|从落选到特勤班班长,95后消防员在上海追梦“火焰蓝”
2022-08-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施培琦/图、视频

从落选到成为特勤班班长,从“橄榄绿”到“火焰蓝”,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北京消防救援站特勤分队一班班长李伟顽强拼搏砥砺前行;作为冲锋一线的95后消防员,面对灾情,他不畏生死奋勇逆行。入职8年来,李伟成为业务骨干,获得了不少荣誉,也因为多次拯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最美退役军人”。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伟说道,“每位消防员都是从新人,经过训练和实战一步步成长。身为青年消防员,我们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用青春力量守护上海这座城市。”

镌刻“橄榄绿”

在勤学苦练中擦亮军人“底色”

“如果我没办法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那就必须保证我是最努力的那一个!”当回忆起最初落选特勤班的心情时,李伟不假思索地说道。2014年9月,性格好强的李伟当兵入伍,年仅18岁的他从湖南张家界山村来到上海,立志要成为武警上海消防总队的优秀消防员。那时的他被分到北京中队,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消防救援站,因为身材相对瘦小、业务技能不突出,他没能如愿分配到特勤班。

“特勤班是一支尖刀队伍,要求班组成员必须理论基础好、身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笨鸟就要先飞,别人跑3000米,我就跑5000米;别人休息,我就学习训练;别人练一遍,我就翻倍练习。”李伟说道。超负荷的训练不断考验着李伟的身体极限,尤其是夏天的负重登楼:35℃的高温、全副武装背戴空气呼吸器、20层高楼……很多人一听到这个项目就已经在摇头,心里直打颤,但是李伟在训练之余不断给自己加练。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在入队第一年的年底光荣加入特勤班,虽然达成了目标,但他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2021年首届上海市消防行业技能竞赛在上海举办,这是自消防改革转制后首次举办的高规格、高标准消防行业赛事,也是展示“火焰蓝”新风采的绝佳舞台。此时的李伟也早已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他主动请缨参加比赛,经过严格的筛选后顺利进入集训队。日夜高强度训练后,李伟常常累到呕吐,吐完了咬紧牙关接着练,永不言弃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仅仅挂钩梯项目中挂梯这一个动作,每天一练就是70遍。即便是烂熟于心的接水带接口,他也给自己定下了每天100遍的训练计划。双手的血泡结成了老茧,每一块淤青,每一条伤疤,都是一个带血的故事,近乎残酷的训练见证了他必胜的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伟勇夺首届上海市消防行业技能竞赛灭火战斗员项目第一名。

梦“火焰蓝”

在奋斗拼搏中磨砺职业“成色”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不变的是消防救援队伍的忠诚本色,而李伟也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所谓的岁月静好,那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紧急救援时,没有天生的“超级英雄”,只有一位位不惧危险、逆行而上的消防勇士。2020年10月4日,港陆黄浦中心地下一层由于楼梯断裂,3名污水池维修人员被困坑底,空间狭小、毒气熏天、险象环生、几近窒息。现场万分危急,李伟迅速理清思路,“所有人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深井救援的处置规程,一组人疏散和警戒,另一组人马上把坑道送风机送来!”利用铺设坑道送风机和空呼气瓶吹扫的方式降低毒气浓度后,李伟主动请缨下坑救人。

被困人员的脸上被粪水覆盖呼吸困难,李伟帮他们清理污垢并安抚道:“我们来救你了,坚持住!”为他们绑上安全腰带后,李伟立刻通知队友拉绳,由于空间狭小使不上力气,拉绳过程非常艰难,大家牢牢拉住绳索,全力与死神搏斗,终于把人救了出来。而李伟不顾全身恶臭,转身继续救助另一名被困人员,经过68分钟的紧急救援,3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脱离险境。

入职8年来,李伟一次又一次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多次拯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获得了不少荣誉。“橄榄绿”、“火焰蓝”和“消防红”组成了他的“原色”,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磨砺自己、雕刻人生,在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中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用青春力量守护上海这座城市,彰显年轻消防员的责任与担当。

 == 记者手记 == 

他用“可爱”形容上海

采访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问及用一个词形容上海这座城市时,不善言辞的李伟不假思索地说道:“可爱”。在后续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我逐渐理解李伟口中“可爱”的含义,上海这座城市的可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人与城市间的相互成就。

每一次紧急救援,每一次逆行灭火后,当李伟听到市民真诚的感谢时,看到市民激动地向他挥手致意时,李伟感受到了消防员的责任与担当,感受到了他在上海这座城市的自我实现和归属感。自我实现尤为重要,马斯洛在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中说道,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将成为人们自我驱动力。这份自我实现的价值让李伟在平时艰苦训练时多了一份内动力。

有很多像李伟这样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他们奋斗在各自岗位上实现梦想,上海以热情相迎,以温暖相拥,给予每个年轻人不同的机遇和舞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