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听!00后准医学生们向医学的深情告白
2022-08-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始于热爱,践于努力;敬佑生命,‘医’路有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感恩所有医生前辈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未来救死扶伤和医学研究的路上,一定会有我们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生‘医’路同行,无惧无悔。”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刚刚拿到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的00后准医学生们也想在这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里向医学告白,对医务工作者说声感谢,亦请前辈们放心,未来他们会接棒传承和开拓创新。

▎陈恺欣,录取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白衣执甲的风采,让医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偶像”


上海七宝中学学生会主席陈恺欣,今年高考612分。她坚定学医,并在综评批提前录取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直被“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激励的陈恺欣,这个暑假还特地找了《医学的温度》《最好的告别》《众病之王》《鼠疫》等泛医学书籍,通过阅读让自己在9月开学时更像一个准医学生。

“我的妈妈是医生,爸爸从事制药工作,耳濡目染之下,让我从小对医学有所向往。但真正有所了解,其实还是在高中。”陈恺欣在高中一些讲座中了解到,医学和前沿科技紧密相关,通过学科交叉、技术创新等,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去对抗疾病。这让她觉得在医学领域需要终身学习,未来任重而道远。

高中阶段,陈恺欣被评为“上海市百优新时代好少年”,获奖类别是“热心公益”。作为总负责人,她组织开展的“彩虹之桥”助学帮扶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团中央、中国志愿者协会评选的首批“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在校内,她还多次担任学校自招工作、主题节日等志愿服务的总队长。校外,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在闵行区妇幼保健院担任导医,参与麦田计划组织的为贫困地区儿童缝制娃娃等。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过程中,让陈恺欣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这对她最终选择学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今年上海疫情期间,作为医生的妈妈因为核酸采样等工作经常凌晨四五点出门,虽然很心疼妈妈,但陈恺欣说,自己更多看到的是作为医生在抗疫中的贡献、责任和价值所在。这让她愈加坚定,自己也想成为这样会发光、散发温暖,又有能力去治愈病患的人。

“其实第一波疫情发生的时候,就对我选择学医产生了深深激励。那时,我第一次真切感到,在现代社会,人类面对的战争可能不仅是炮火硝烟,还有疾病这种无形的战斗。医者不是超人,却用凡人之躯托举生的希望。白衣执甲的风采,也让医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追随的偶像。”陈恺欣说。

在今年的复旦上医综评面试中,五个教授逐一与考生对话,考察学生选拔学生的基本意义之外,陈恺欣还将之视为对自己该如何面向医学教育的一次点拨,“教授们问到我对前沿科技有怎样的了解,人工智能能否在现代医疗中取代人类等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应该一直思考、一直追问的关键点,我想,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会以此进一步确定科研方向和目标。”

这个暑假,除了去驾校学车外,陈恺欣对于即将开启的大学阶段,提前准备最多的就是英语和泛医学类书籍的阅读,以此积淀医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值此中国医师节之际,陈恺欣说:“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默默坚守、无私付出;在疫情防控中白衣执甲,无畏逆行。医师节是对这些时代英雄的致敬。”深受着这些白衣战士的激励,陈恺欣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培养科研素养,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齐瑞杰,录取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


“未来救死扶伤和医学研究的路上,‘医’路有我”


相比于“医二代”“医三代”,今年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的齐瑞杰直系血亲、祖辈里,其实并没有出过医生,因此,在齐瑞杰高二时提出未来想报医科时,爸爸妈妈是有些吃惊的,也难免有过担忧:在当下的医患关系环境中,当医生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特别是爸爸,内心更期待儿子学金融。

“我想,医生这个职业能给我一种特别的成就感,也能给我前进中的无限动能,用未来的医学知识去关注生命和健康,这种价值感大概是我去学金融经济经管类专业不能带给我的。因此,即便是八年学制,我也不会觉得漫长。”

齐瑞杰告诉记者,听妈妈说,他经历得最早的一次复杂治疗,跟医生接触最密切的经历,大概是他不到一岁时的II度烫伤的治疗。据说当时是因为一大杯开水不小心被打翻洒在大腿上,顿时烫起了大片的水泡。他在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治疗、换药,疼得哇哇大哭……虽然自己对这件事毫无印象,但大腿上一小块褶皱疤痕,仍然记录着当年烫伤的严重与医生们的努力,他也因此自小时候起就对医生怀有敬仰与感激之情。

第二次与医生近距离接触,是初中的暑假在仁济医院担任志愿者工作的经历。齐瑞杰负责帮助排队挂号的患者操作无人挂号机,许多患者由来医院时的焦急转为看诊后的平静,前后情绪和状态的变化,让他印象无比深刻。

可当时的他并没有立志成为一个医生,因为那时在他的眼里,医生和无所不能是画等号的,没有什么是他们办不到的,而他离这样的层次差太远太远了,高到还不敢去仰望。

再后来,身边亲人的离世让他明白了医生并非无所不能,认识到他们也仅仅是凡人罢了。他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医学,也逐渐变得热爱医学。

在齐瑞杰的认知里,医学是自然科学,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人学”。医生的所作所为是与自然的博弈和对抗,是从“死神”手上抢人,这需要对于人体,对于自然有无比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毫无疑问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探索;与此同时,一个个手术术式、绳结方式、抢救技巧……这些无一不对医生的双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简单的技巧背后是无数人的科研结晶,一场完美的手术背后是无数次的打磨苦练,医学是有较高入行门槛的科学,医生也始终要与人交流沟通,所有治疗的基础也都基于医患之间能够架起信任的桥梁,故而医学也是一门无比高深的“人学”……

当他得出这些医学所需的要求时,却发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已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需求——对于化学、生物学科的热爱;从小热衷于航模与现代折纸;作为班级宣传委员和社团社长与老师和不同性格的同学沟通……这一件件成长中不经意的锻炼在不知不觉间竟为他建立了学习医学的基础。一切随性而为,却又殊途同归。

在齐瑞杰看来,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疫情,仿佛也是对考生的一次筛选,把真正想学医的人更清晰地过筛一遍。“无论是在一些客观条件上还是主观条件上,让人更郑重地思考继而作出选择。其实也挺好,我相信,这只会让依然选择的人更加坚定选择。”在听过了上中学长学医生活的分享后,齐瑞杰对未来倍感期待。

回望高中生活,比起狂“卷”的学习生活,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加令齐瑞杰印象深刻。他曾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和同学们一起协商、分工合作制作板报,并负责班级的宣传工作;也曾担任戏剧社的社长,组织社团活动、负责社团宣传和纳新、和同学们一起上台演出……如今,新的生活正向他展开双臂,等待奔赴。

今天是医师节,也是齐瑞杰去交大医学院报到的日子。“始于热爱,践于努力;敬佑生命,‘医’路有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感恩所有医生前辈的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未来救死扶伤和医学研究的路上,一定会有我们一届又一届的医学生‘医’路同行,无惧无悔。”这是齐瑞杰的深情告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