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插画艺术展开幕,从充满童趣的插画中读出Z世代之惑
2022-08-2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看似网络将社交的门槛降低了,但无处不在的社交,真的有营养吗?陷入越社交越孤独怪圈的年轻人,可能会被《无效社交》这幅插画打动;几滴水、一轮烈日、一棵老树、山等折射了地球的变化,看似简单的插画作品《地球的变化过程》背后有着探索自然的深意……

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主办,上海童书研究中心等承办的为期48天的上海国际插画艺术展于8月20日至10月6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及朵云轩艺术中心举行,世界插画大赛、中欧当代插画与影像展及全国插画双年展三大品牌大展同时开幕。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部分画作出自大学生、青年艺术家之手,从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插画中,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解读了Z世代之惑和对未来的思考。

手机、酒杯……几位社交达人环绕在觥筹交错的场景中,几个人用若有若无的红线牵连在一起。记者在插画展看到了一幅名为《无效社交》的插画作品。上海童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艾霞介绍了这幅画的创作思路。“现今大家都习惯了网络社交,我们虽然通过网络与很多人联系起来,但是同时又把自己隔绝起来,放弃了面对面更深入的交谈,如此快餐式的无营养社交容易让人越社交越孤独。”

插画作品《1/1》,则定格了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做美甲、海边冲浪、享用美食、打耳洞、撸铁……原来,这是关于一个长着镜子脸的女孩的故事。李艾霞介绍说,作者创作的想法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同和满足自我期待,这个女孩在充斥着各类信息的世界迷失了自己。“画中的女孩是讨好型人格,表面对他人的一切表示包容,内心始终质疑自己。有一天她发现,她戴着很多面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讨好他人,获得夸赞和认可,但却完全失去了自我。她一直抱怨自己不够好,但是没有什么是足够好的。这幅作品希望通过插画语言描绘当代社交网络快餐文化下的审美问题和所导致的自我迷失。”

记者发现,此次参展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对城市和地球的思考。比如名为《国际全球生物多样化日》的三幅组图,是纯手绘的油性彩色铅笔作品。分别从海、陆、空的语境来表现各种动植物,画作充满了童趣。李艾霞娓娓解读了这组作品名字的由来。无论是宇宙与地球、生活与体验、人类或其他生物,各个维度都有多样化的性质。作者希望借此提醒大家,在坚持自己的同时,超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范畴、白己的小欲望,在多样性中与万物开放地互动,接纳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这组作品构思了人与环境的超现实主义互动方式。你看,人类在画面中所占据的空间不到三分之一,当我们可以更平等无差别地欣赏和善待万种生命,我们会把地球还给宇宙;内心的状态,也会留有孩子般的特质,这是幸福感的必要元素。”

边走边看,有一副名为《地球的变化过程》的插画,出自一位名叫维多利亚的创作者之手,这幅作品获得了专业科学与技术组的冠军,有趣的是这幅画带着中国写意画的特色。作者表示,自己创作这些插图是为了以一种更加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科学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简单的信息。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介绍说,为期48天的上海国际插画艺术展集结三大品牌大展,此次艺术展是国际插画领域首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世界插画大赛是世界范围内公认最综合、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插画大赛之一,本次展览是世界插画大赛2021在中国的首次官方展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