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宅家也要“宅”出新名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曾几何时,宅男宅女是不善交际的代名词,而如今,在上海出现了一批新生代宅男宅女,与社交能力无关,这些年轻人愿意花费更多的业余时间宅在家里,将封控期间养成的新的生活习惯继续延续下去。
◇ 宅家运动,元气满满 ◇
前有帕梅拉,后有刘畊宏,“云健身”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运动新选择。日前,运动科技平台Keep联合人民健康发布的“人民爱健身”《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由于疫情防控政策影响,2020年以来,居家健身成为新的体育健身场景。在同等便利的体育健身环境条件下,74.3%的受访者首选在户外健身,46.2%的受访者首选居家健身,30.8%的受访者首选在室内健身场馆健身。
在时尚行业工作的凯莉,有着令人艳羡的匀称身材,除了天生丽质外,她还非常自律,每个星期都会去健身房好几次。此次封控结束后,她发现,即便已经很小心了,可是还是胖了,于是果断买下了一款当下最流行的智能健身镜。“其实关于要不要入手这个‘魔镜’的问题,我已经犹豫了一年的时间,这次封控推动了我下这个决定——再也不会因为健身房的关闭而影响我的锻炼计划了。” 凯莉说道,“我先是买了基础款,3000多元,后来他们推出了新产品,在音响和灯带配件上有所升级,于是我就换了这款,7000元不到一点。不得不夸夸‘魔镜’课程里面的老师对于情绪的调动,他们太有感染力了,即便一个人在家锻炼,也依旧氛围感十足!”
凯莉和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次智能健身镜1年的投入总和是7890元——除了镜子本身外,每个月的会费是99元,她买的时候商家免去了前3个月的会费。而她之前1年的健身房会费是13000元,相比之下还是有不少价格优势的。“如果平时去健身房主要是为了上一些瑜伽、普拉提、有氧舞这类的团课,智能健身镜是不错的选择,它不受预约的限制,随时都可以锻炼起来。” 凯莉边说边打开智能健身镜课程类别的页面,上面有10多种不同类别,琳琅满目,必有一款适合你。
除了智能健身镜,划船机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新宠——炎炎夏日,在家就可以乘风破浪了。在社交App上,有很多相关视频的分享。00后男生陈畅今年的生日礼物就是一台经过他精挑细选的水阻划船机,“原本,我是看中一个黑胡桃木材质的复古款,后来还是选择了白蜡木材质的经典款,便宜了4000元。现在许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消费的时候会更加注重性价比。以前我觉得在家健身,主观能动性不够,很容易放弃。封控期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刘畊宏男孩’,现在已经习惯在家健身,从某种角度来说,疫情也是一个迫使我养成自律习惯的外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旦能够靠自驱力完成运动,就不需要在健身上花太多钱。”
在采访中,凯莉和陈畅都多次提到了一个词:“沉浸式”,在他们看来,这也是许多年轻人乐于选择并且可以坚持居家健身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买的这个牌子的划船机,在配套的App上是有免费直播课程的,但是我更加喜欢一边看着短片一边进行锻炼。” 陈畅说道,“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许多以主观视角拍摄的划船短片,背景是世界各地的山川湖泊,美不胜收,在不方便远行的日子里,这样的身临其境是最好的解压方式了。”
◇ 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
除了将健身活动从健身房搬到了家里之外,原本许多的外出社交活动也开始居家化了。“之前吃饭基本上靠外食解决,封控期间,咖啡机、空气炸锅和预制菜成为了‘厨房乐’三件套,我跟着几个美食博主的视频,沉浸式地学习如何在家制作美味佳肴,慢慢发现,原来下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解锁了很多特别好的菜谱。”今年27岁的程昕是一名公司前台,“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现在基本上我下班后就直接回家下厨做饭了,周末与好朋友小聚,八成也都会安排在家里,大家都会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拿手菜,既健康又温馨,用上海话来说,就是很‘乐惠’。”
除了自己下厨做饭,诸如打理阳台蔬菜、打扫住房卫生等,也都是这届新生代宅男宅女留在家里的重要活动。
赵涵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他说自己不光是一个新“宅男”,还是一个新“植男”:“今年天气实在太热,稍不留意,阳台上的瓜果蔬菜和花花草草很容易阵亡。封控期间,它们给了我很多的心理安慰,所以现在,我也要好好照顾它们。遮阳、通风、浇水、除草、驱虫……一波操作下来,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不过,我不觉得这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已经将它作为自己新的爱好了,还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想系统地学习一下。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做一个园艺博主呢!”
除了悉心打理蔬菜绿植,赵涵说,原本交给阿姨做的房间打扫工作自己也开始亲力亲为了。和很多90后独生子女一样,从小到大,他就没有太多做家务的机会,封控期间,独居的他全都补课补上了。“我发现,原来整理房间是一件很解压,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个让我妈都难以置信的转变,归根结底,还是来自封控期间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习惯吧。”
当记者问道,宅家会不会影响社交生活的时候,赵涵笑着说,并不会,一来,真正的友情并不是靠见面次数来衡量的;二来他还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比如在园艺上颇有心得的前辈。“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平日里大家都忙忙碌碌,尤其是年轻人都处在打拼事业的上升期,节奏很快,往往会忽略掉许多东西,我之前也是如此。我现在很享受居家独处的时间,这是一个充盈自我的宝贵机会,把过去‘浪费’掉的时间用来培养爱好,让平淡的生活更有意义。”
== 记者手记 ==
3年疫情,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改变了太多太多。欣慰的是,这届新生代宅男宅女可以用更加积极、正向的方式去拥抱不确定性,在被动宅的无措中找到主动宅的从容,让生活变得更加健康规律,也让内心变得更加坚韧充盈。更加难得的是,他们在居家生活中不仅发现了更多的乐趣,而且还发掘了不少新的努力方向。比如赵涵希望通过进一步精进自己的园艺爱好可以当一个博主;陈畅希望经过不断锻炼后增强体质将来能够去视频中的实地现场乘风破浪;程昕则希望可以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健康菜单在未来开出一家时髦的轻食店……宅家也要“宅”出新名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