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志愿服务变得像打游戏一样有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来自华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大学生丁思怡从高中开始就爱上了当志愿者,为此,丁思怡从积极心理学中专著中获得灵感,发明了平行实境游戏《远征》,希望用这款特别的APP让更多Z世代年轻人能从志愿服务中找到趣味,从事志愿者工作像打游戏一样也能“升级打怪”。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宝山区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决赛中,这一特别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
让志愿者服务变得更好玩
丁思怡从小就乐于助人,高中的时候她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完成了要求量两倍的志愿服务时长,并参加了爱心暑托班等大型长期志愿服务。进入大学后,她加入的第一个社团就是筑心志愿队,主要负责为社区老人进行心理学知识科普与团辅活动。
如何更好的提高志愿者的干劲?在苦苦探索,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后,丁思怡和几位小伙伴在积极心理学中找到了一个可能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那就是——游戏。
在著名未来学家简·麦格尼格尔的著作中,她发现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法,那就是利用平行实境游戏,也就是利用游戏机制为令人不满意的现实打上“补丁”,使人们能够全情投入生活。丁思怡举例说,比如switch游戏舞力全开,就是用体感游戏促进健康运动;pokemon go是利用AR游戏促进户外活动与社交。既然这样,为何不能利用游戏,让人们能够全情投入志愿者服务呢?
基于这个想法,她研发了《远征》APP,在这款APP上,使用者可以发布自己的心愿,也可以“接单”助人。“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游戏。我希望利用游戏机制,形成正负反馈,让参与的人能设立目标、有看到进度条等。这样可以让当志愿者本身这件事更有吸引力,就像玩一场大型的真人地球online游戏,个人可以进行rpg角色扮演。
丁思怡告诉记者,在《远征》的世界里,每个活动项目就是一个游戏事件,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事。为了减少助人的门槛,参与者可以先从举手之劳做起。比如有的同学在图书馆里手机没电了,想要借一个充电器,这个任务就会发布出去,附近的用户看到后可以“接单”。每当完成一个任务,就会获得积分,收到感谢的话语。个人玩家的话可能是一句感谢的话,大型组织可能会寄来有纪念意义的感谢信。这些都会留在个人档案里,志愿者玩家还会获得各种称号,让大家知道自己参与过哪些重要的志愿者活动。“用感谢信与个人档案能强化玩家的具身认知,让他感到与这个游戏世界之间的强有力连接,同时给予他满满的成就感与使命感。”
为玩家推荐可能想做的助人任务
“你也可以把《远征》看作是《魔兽世界》,只不过你的任务不是击败敌方阵营,而是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游戏的载体也不是电脑,而是整个地球。”丁思怡认为,这款APP所关注到了市场的需求与痛点。第一大痛点是,在不少互助公众号、互助群中,每天都会有上百条的互助信息被抛出、被接收,然而,更多的是被遗忘和忽略。“这是因为目前市面上缺乏一个集即时性、任务分类、推荐排序、信息检索于一体的平台。这一方面导致大家找不到自己想要参加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导致求助信息不能被及时看到。这一痛点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至。第二个痛点是,一些志愿平台虽然满足了大家报名的需求,但是对于促进、提高他们的互助助人意愿的作用微小。比如有的官网志愿者网,发布的大部分志愿任务都是严肃、甚至让人望而却步的,无法很好地吸引志愿者,而《远征》志在弥补这些缺陷。”
针对这些市场痛点,丁思怡介绍说,《远征》有自己的优势解决方案。首先,有完善的平台架构,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找到感兴趣的任务,并且有效保障信息的即时性。APP拥有清晰的任务分类机制,玩家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任务类别下浏览,而非盲目查找;任务列表可按距离/奖励等进行排序,满足玩家的使用偏好。最后,使用推荐算法,为玩家推荐他最可能会想做的任务,提高其助人的可能性。
“我们还可以利用游戏化的体验与保证公平的机制,来强化互助意愿。”丁思怡表示,在《远征》的世界观里,积分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想要发表自己的任务,他需要花费积分。积分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这样就确保了在这张社会支持网络里,没有一个人会被拉下。“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任务进度系统,一切状态改变都能够显示,并且伴有系统消息提醒,为玩家带来确定与安心。我们还会建立在后台实名制与社区监督下的位置共享与聊天系统,也让互助双方沟通更顺畅的同时,保护了个人安全。”
打造友好的社群氛围
丁思怡希望,能打造一个友好的社群氛围,传递远征的互助理念,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志愿者的信息发布与管理平台。“我们使用了一种典型的游戏化手段,宏大叙事。传递这样一种理念:你不仅仅是在帮助别人,而是如勇者远征般,担任起来自人民的重托——将这个社区变得更美好,为他人带来社会支持。”
丁思怡告诉记者,2021年7月,她的初创队伍组织了第001次远征社会实践,并受到了浙江省天台县祥和村村书记的热情欢迎。同年8月,她们在一众高精尖科技产品中有幸突围,收获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的优秀奖。今年2月份,《远征》作为华师大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心理学现实问题解决论坛。还与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未来将为他们免费提供《远征》。“目前,我们正在和多家高校校友商讨合作事宜,希望在他们的帮助下,远征的社群会传播得更广。”
她还透露说,未来,希望建立《远征》的商业模式,建立互助信息平台+用人平台。“我们会与有资质的慈善机构或者想要在公益领域宣传自己的企业合作,由他们提供公益捐赠品,上线到我们的商城,用户可以用积分进行兑换,送往贫困山区等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也并不违背远征的公益初心。兑换品上会写明捐赠公司的名称,以此收取宣传广告费,实现盈利。第二个盈利方式是,企业、机构、组织如果要以官方身份发布一些任务或信息,需要经过我们的认证,这一点可以参考58同城、实习僧等用人网站。To B端主要提供的是网格化志愿者管理服务。我们已经和多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其中包括一家体育文化企业,她们将为它提供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招募与管理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