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在暑期“社会大课堂”中拔节成长
2022-08-2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今年6月,中宣部等5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通过团支部发动,精准覆盖,力争让每一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暑假如何度过?炎炎夏日,上海学子们交出了一份精彩纷呈的答卷: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变身“城市啄木鸟”,实地踏勘城市道路累计805公里,发现240多处道路病害;上海大学学子从诗词入手,纠正乡村孩子的普通话发音,在偏远山村推广普通话;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子在炎炎烈日下深入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各个角落,记述疫情下的“青春力量”……这个暑假,各大高校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启实践课题、探索真知。

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这是暑期社会实践作为社会大课堂对高校学子的特殊意义。从早年的散兵游勇,到如今的组织有序,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走出象牙塔,走进大小社区,走向乡间地头,走向车间工厂,去了解社会发展现状,触摸乡村振兴脉动,感知真实国情和社会面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是一次社会责任感的进阶。上海气温连续突破40,奉贤团区委共招募疫情防控大学生志愿者479名,就近就便编入所在村居、社区参与核酸检测、测温扫码、维护秩序等志愿服务;长宁区123名大学生加入了2022年大学生“与宁同行”社区报到计划,成立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商圈社会面核酸检测、助力复工复产复市等若干专项小组。

这是一次人文教育的深化。5年前,中侨护理专业大学生周晓姿的外婆患上了认知症,她深知这一疾病的痛苦。5年后的暑期,她加入了中侨护理学院2022年全国“三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专项实践团队、“让老有所依照进现实”为老志愿者服务队,在上海、海南两地近距离接触认知症老人群体。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组建“救在身边”乡村振兴实践团,以急救宣讲、实践调研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为出发点,在农村和农民中普及急救知识。

这是一次实践能力的考验。在新场镇的农村合作社里,海事大学实践团队的学生们为社里分拣水蜜桃、土豆,拍摄果品照。大三学生许冬浩刚来时连菜品名字都认不清,现在分拣土豆驾轻就熟。助农兴农、创业实践,“青年种子”们的理想已经在农村生根,发芽。

广大学子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增强责任、增长才干。而他们的到来,也为社会带来了新思路、新做法,带来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创造力。暑假即将落幕,如何将暑期实践中感知的状况、遇到的问题与未来的学习生涯相结合,如何将假期积累的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是广大学子接下来的课题,是进一步成长的阶梯。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