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苏州河畔新地标,你见过老上海工业的“清明上河图”吗?
2022-08-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 吴恺/图、视频

在毗邻苏州河十八湾的苏州河畔,一栋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建筑在四周绿意的环绕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2021年,普陀区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在实现苏河水岸贯通之后,对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进行了改造提升。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提升,“新生”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有望成为苏州河畔新的文化地标和视觉焦点。

据悉,展馆将于9月中旬重新接待参观者。这个原先的上海眼镜厂旧址又将展现怎样的新面貌呢?今天就带大家提前探营打卡,一睹为快。

走进展示馆,一楼大厅中央陈列的一组雕塑再现了我国第一台国产冲饼机造币的生产场景。这台诞生于1978年的造币机,曾用于新中国1分、2分、5分币的生产,一直沿用至2000年。可以说,它见证了当代苏州河沿岸工业的飞速发展。

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的室内展厅共分为“回眸:苏州河的历史记忆”“扬帆:苏州河的工业丰碑”“远航:苏州河的创新发展”三个展区,通过文物展品、场景复原、光影互动、文创体验等形式,全景式呈现苏州河畔从近代工业热土到创新宜居乐土的嬗变历程。

在一楼展厅,一幅老上海工业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徐徐延展开来,结合交互技术,参观者们可以跟随投影,从外白渡桥沿着苏州河溯流而上,饱览苏州河沿岸的重要建筑、工厂、航运以及道路风光,身临其境地感受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河两岸工业林立、商业繁荣的景象。

除了交互式动态体验外,馆内还放置了许多老物件,其中最具“份量”的要属1920年由英国普拉特兄弟公司生产的一台清花机头。清花机是纺织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器械,清花机头的精密程度决定了纺织工艺的成熟与否。参观者可以在动态蓝光投影的配合下,感受到当年蓬勃发展的工业文明。

二楼展厅内还模拟复原了当时工厂车间办公室的场景,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焕然一新的工业发展面貌,也能了解到许多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历史,还能体会到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建设新社会的积极热情。

回顾完历史后,参观者可以走进“远航:苏州河的创新发展”展厅,呈现在参观者眼前的是当下苏州河沿岸特色园区的介绍和一整面沿岸企业的LOGO墙。如今的苏州河两岸, 新兴产业争相集聚,特色园区凸显魅力,创新企业茁壮成长,苏河水岸正展现出更加激越澎湃的发展活力。

来到整个展馆的尾声部分,参观者可以通过科技感十足的机械屏观看“2035·苏河水岸”短片,结合苏州河沿岸的规划内容,了解并展望滨河空间未来的全面升级。

除了室内展区,场馆室外展区还展示了“民国海力斯胶印机”“20世纪早期气体压缩机”等大型工业机器,并辅以工业元素烘托工业文化氛围。

据了解,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市民修身行动”市级示范点。展馆重新开放后,二楼露台也会同时开放,参观者可以在此俯瞰丹巴路码头往来的游船,远眺苏州河漫长岸线,拥抱蓝绿交织的生活秀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