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海科技青年35人出炉,这对伉俪双双登上颁奖台
2022-08-3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8月29日晚,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上海市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35位获奖者以及15位提名奖获得者名单正式揭晓。现场还发生了件趣事,直到上台颁奖,主办方才发现,有一对年轻的伉俪竟双双站上了领奖台。

  == 去年落选,今年拉上妻子再接再厉 ==  

33岁的王智超和32岁的刘歆阳夫妇分别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次双双成为“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获奖者,两人都感到挺意外的。

“其实我去年第一届就报名参加了,但最后落选了。”王智超告诉记者,他在九院整复外科工作,从事的科研方向是做体表罕见肿瘤修复,“这是一种罕见病,叫一型神经纤维瘤病,这类小朋友可能天生全身就长满了肿瘤,我们要用手术的方法帮他重建外观,让他能够获得健康重返社会。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各种靶向药物,希望为他们提供一种综合治疗模式。”

去年报名参选虽然失败了,但得到了专家提出的中肯意见,正是在这些意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今年发表在了《柳叶刀》杂志上。“我想今年能够成功,也是去年得到的经验让自己更具说服力了。”王智超说。

在王智超看来,参加评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交流”。“评委都是院士,能与这些业界大咖进行交流,接受他们的点评,为未来的科研找到一些方向,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他表示,除了与院士专家的交流,还能交到很多同领域或是交叉学科的科学家朋友,对自己的科研道路也会有不少启示。

这也是他今年拉上妻子刘歆阳一起报名的原因。刘歆阳开始还有些犹豫:“去年他没选上,我觉得这个奖项竞争还挺激烈的,所以一开始自己没有很大信心,后来收到了很多师长的鼓励和帮助,医院和科室的领导同事也鼓励我可以试一下,不管结果如何,是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我就想来试一下。没想到就成功入选了,很惊喜。”

  == 互相扶持,得奖成为前进动力 ==  

刘歆阳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消化内镜的微创治疗,通过消化道内镜的筛查普查发现一些早期病变,开展内镜微创切除,让患者避免外科手术的痛苦,与此同时开展有关消化道肿瘤方面的机制研究。虽然和王智超的科研领域不同,但不耽误两人的平时交流。

在复旦大学医学院同窗8年,两人从学生时代的恋爱开始就习惯了相互支持。无论是在医学院苦读的时候,还是毕业后走向各自的科研工作岗位,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互相打气,相互陪伴共同面对。

“无论是作为医生工作上遇到的一些困难,还是在科研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有一个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理解你,给到一些支持,我觉得这对彼此来说都是力量。”刘歆阳说,而走向不同领域之后,相互之间还会有不同领域的碰撞,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会让彼此都更好地前进。

这次双双获奖,王智超觉得对两人都是一种激励。而在昨晚的颁奖典礼上,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院士的演讲也给了他很深的启示。“科学研究其实并不在于自己在某个阶段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可能它是一个长期的路程。如果能聚焦一个领域,哪怕没有发表很多论文,但是把这个领域挖深挖通透,去解决这个领域真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觉得很重要。”

王智超说,尤其是医学研究,能把自己聚焦领域的疾病看好,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帮助到每一个患者,并且做成一系列诊疗体系或是解决方案,就是做医生最大的本分,也是尽到了最大的价值。“哪怕这个问题对于整个医学界来说是个小问题,但对于每个患者来说就是大问题。”

  院士寄语青年    科学研究是一场长跑  

35岁从英国剑桥回国后,韩斌院士24年以来一直从事植物研究,也在39岁时带领团队在水稻基因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他当晚以几张老照片分享个人科研成长经历,告诉在场的青年科学家,从事任何一个科学研究都是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要专注做自己喜爱的研究,永远不要失去好奇心,追求卓越的科学成就;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思想,也要有像“两弹一星”科研前辈那样的爱国情怀。

他喜欢跑步,每周会有4、5天都坚持跑5公里。“去年梅雨季42天我跑了32天,雨中跑步别有风味。”韩斌分享了的是自己的经验:一定要重视体育锻炼。“因为科学研究是脑力和体力的活动。”

当晚,韩斌院士与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李儒新院士、朱美芳院士,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副主任曹远峰,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副书记王宇,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丁波,市科委副主任黄红,浦东科经委党组书记范金成等共同为35名获奖者和15名提名获奖者颁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副主任曹远峰作开场致辞。

据介绍,“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今年为第二届,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战略方向,选拔获奖者,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学者李数在获奖后表示,身处宇宙演化的历史洪流,面对着高能粒子物理实验中那些闪耀的微观碰撞与智慧的星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应怀有科学梦想与探索的勇气与热情,永远做浩瀚星海的追光者。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及CEO李建国则表示,让用户群体真正回归正常生活是终极需求。“我们坚信,没有失能的人群,只有暂时失能的科技。”

本次颁奖典礼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指导,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主办,上海引源科技青年发展研究院(筹)、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年科技产业联盟承办,同时也得到了共青团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