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岛一企”试点示范,这个论坛探讨超大城市如何低碳创新
2022-08-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在8月30日举行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谈中和创新发展论坛上,专家提出,上海要打造超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样本和标杆。据悉,目前,位于宝山的碳中和产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中。

 崇明和宝武集团开展“一岛一企”试点示范 

“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产业创新研究室主任庄珺在论坛上表示,上海要打造超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样本和标杆。近期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意见》是上海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施方案》是全市推进碳达峰工作的具体施工图。”

根据这一方案,上海将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中,将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碳汇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关键技术,持续提升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设立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市级重大专项,战略性布局一批基础性研究项目,加大推进创新力度,完善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绿色低碳区域行动中提出,支持推动崇明岛和宝武集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一岛一企”试点示范,推进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展双碳示范引领。

庄珺介绍说,长期以来,上海在双碳相关领域已经部署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储备了一批先进的低碳技术,汇聚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上海已经率先启动科技支撑双碳科研布局,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双碳专项中,布局了4个方向,包括前沿颠覆性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新型能源技术和工业、产业低碳零碳技术。今年则增加到7个方向,包括前沿颠覆性技术、能源系统、建筑交通行业及区域示范、负碳能力提升技术、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崇明碳中和技术集成示范等。

后续上海还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碳中和领域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同时支持青年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创新团队发展壮大。加强碳中和技术交易经理人和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同时开展好国际合作和全民低碳科学普及。

 宝山正在建设碳中和产业园区 

推动低碳科技创新,工业领域大有可为,中国钢铁行业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作为“一岛一企”的试点示范,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作为企业代表,也在这次论坛上“表态”。

“我们最近在从事一项研究,将更好的钢铁用到各行各业,目的就是提高钢铁的应用效率,少用钢,用钢量的减少本身也是为了低碳减排。建筑是用钢量最大的领域,初步统计能达到一半,目前国内约有1亿吨的钢结构生产量。”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李自刚介绍的“宝武房”,正是瞄准了建筑领域推进高性能钢,以减少碳排放。

中国宝武碳中和办公室副主任马朝晖在论坛上表示,“绿色”是中国宝武的生命底色和发展本色,而科技创新将是可持续的推动力。据世界钢铁协会今年6月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2》,中国宝武2021年粗钢产量约1.2亿吨,同比增加4.35%,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为履行社会责任,2021年中国宝武率先提出“双碳”目标——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钢铁行业目前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绿色。相比20年前,每吨钢的能耗已经基本下降了一半。通过实施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治理,中国宝武在能源环保方面的绩效水平持续进步:2021年,每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千克标准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0%、23%和8%。

推进低碳的科技创新需要合力。据介绍,中国宝武设立的低碳冶金创新中心,已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62家企业、院校加盟。在上海宝山,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区也在建设中。据宝地资产副总裁盛郁旻介绍,宝山工业基地已经形成碳中和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产业园规划占地为214公顷,南部区域定位主要是绿色低碳等主导产业核心功能区,将发展总部经济、科技服务、创新孵化、人才服务等。北部片区首发项目将打造宝武和宝山区产业联动发展桥头堡,以绿色低碳冶金技术研发为主,目前已经在建,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北部另外约1900亩将以制造为主,承接碳中和创新成果转化,打造碳中和相关领域产业化基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