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这群人在为“课前到书”而奋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明天就开学了,新课本都收到了吗?记者今天了解到,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为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目标,负责全市教材发行的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克服多重困难,为“课前到书”奋战。
今年教材发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逢多年未遇的高温天气,很多书店员工都奋战在一线,确保学生开学有书读。新华传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天新学期教材发行受到教材改版和疫情影响,时间相当紧迫。上海地区2022年秋季中小学教材共印制757个品种,3708.14万册,截至8月29日21时,已完成进栈册数3617.62万册。按照这个进度,明天开学前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是有保障的。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教材发行人员接受了巨大的挑战。负责仓储物流的发行人员顶着高温,平均每日完成1500万至1600万元码洋,是去年同期的1.5倍。8月25日起,仓库陆续将教材发往各区自提点。据统计,目前累计发往各区教材的总码洋为2100万元。
为迎接新学期,除了教材发行,新华传媒旗下品牌“申学课堂”也为新生适应校园策划节目。据了解,9月2日,第9期申学课堂将来到大同幼儿园举行“开学第一课”。
大同幼儿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于上海的一所红色摇篮,成立于1930年3月,原名“大同幼稚院”,寓意世界大同。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这所幼儿园保护和抚育了党的领导人和革命先烈的子女,其中有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毛岸青、毛岸英和毛岸龙。大同幼儿园“小红驹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基地暨陈列主题馆”中有一张照片——1931年4月,大同幼稚院5位保育员带着19名孩子在法国公园,即今天的复兴公园大草坪上拍摄的集体照,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大同幼稚院唯一一张集体照。
离开学校半年之久,很多学生重返校园必定会面临一个适应期。如何快速建立孩子对社交的需求、让父母学会“陪伴”,申学课堂“开学第一课”将对话大同幼儿园园长李若茵。活动将在新华传媒上海书城官方微信视频号、新华传媒上海新华书店官方微信视频号、“新华一城书集”官方微信视频号、“新华一城书集”bilibili直播间、“新华传媒上海书城”天猫直播间等平台同步直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