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开学典礼,除了校长金句,听听“最美领诵员”怎么说
2022-09-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伴着复旦校歌的响起,复旦大学2022级学生开学典礼9月3日在正大体育馆主会场和140个线下分会场展开。

新闻学院2022级硕士生冯琳作为硕士生新生代表发言。作为4名领诵员之一,从三千余名学生中经过层层选拔,冯琳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共青团员、少先队致献词。因其明亮的声音和甜美的笑容,被大家亲切称为“最美领诵员”。她在现场和师生们分享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思考。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发表讲话《做顶天立地的学人》,寄语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的4162名本科新生和11531名研究生新生。

 // 勇敢承担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命题 // 

冯琳说,对她而言,复旦既是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百年积淀、学脉传承、思想激荡,这里有探求真理、创造知识的热土;这里有冲击顶尖、探索未知的勇者;这里有红色基因、追求进步的先驱。

“选择复旦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而成为一名新闻人,是我一直以来追寻的梦想。”冯琳认为,新闻人的使命,是在时代变局中激浊扬清,是在纷繁细碎中探寻真相。我们是记录者,记录温暖与成长;我们是讲述者,讲述进步与变革;我们更是守卫者,守卫正义与公平。新闻人的求真务实,是将人民放在心中,对时代做出回应。

为了这个梦想,冯琳在中国传媒大学本科阶段除了播音主持专业之外,还修读新闻双学位,课程、作业、课题、实践,一周7天天天无休。她时刻给自己鼓劲,哭泣的时候问自己要去哪里。“我相信,在座的所有同学都和我一样,这一路,风尘仆仆,唯有星光与汗水为证。是对复旦的向往,对梦想的追寻让我们坚持到了这里。可不管前路多么辛苦,也不论过去多么辉煌,今天,我们洗去疲惫、洗尽铅华,重新出发。”

研究生的生涯如何度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冯琳的思考是,时时提醒自己理解好、处理好“小”和“大”的关系。这里既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也有个人选择和时代责任的关系。

“我所就读的硕士是新媒体传播的方向,总书记说‘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运用新媒体逻辑、技术,创新理念、题材,更好地服务新闻传播?这需要我们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文理兼修,融合技术与人文。让新闻采写等基本技能和编程、算法、人工智能相融合。这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

冯琳认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就是把小我的实践融入时代的大潮。作为新闻人,我们可能无法直接投身到各行各业成为亲历者,但是我们却可以成为见证者、书写者。她曾作为北京冬奥颁奖广场的中文播报员,与中国运动员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也曾作为主持人采访一带一路沿线上驾驶中欧班列的司机师傅;更作为志愿者,走进社区跟爷爷奶奶分享朗读的知识,为农村的住校儿童录制睡前故事……这些经历,让冯琳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学业方向和国家使命链接,用自己的声音和脚步成就小我与大我的同频共振。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冯琳希望和新生们共勉,一起不忘来时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勇敢承担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命题,不惧挑战,永久奋斗,用自己的行动去真正书写和践行“强国有我”!

 // 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复旦学人” // 

在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发表讲话《做顶天立地的学人》,寄语新生。

“过去几年,同学们见证了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亲身感受世界百年变局的加速演变,很多人参与了抗疫斗争,大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坚持学习,在不便利的条件下表现优异,每一名2022级新生都值得为自己鼓掌。”金力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对15693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

“从今天起,你们将正式开启在复旦的‘学人之旅’。”金力希望同学们在这片沃土里长得更好更优秀,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复旦学人”。

第一,做胸怀天下、心系家国的学人。应当有“向下”的精神,学会俯下身、静下心、扎下根;也应当有“向上”的精神,有关心人类命运、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与自信。第二,做立足前沿、关注现实的学人。复旦坚持“人人皆可成才”和“优秀是闯出来”的理念,鼓励年轻学人在为国卓越的赛道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第三,做视野广阔、根基扎实的学人。年轻时,拓展视野见识、打下坚实学术根基、铸就一流学术品位,未来应对各种变化才有学养底气。第四,做堪当大任、勇毅前行的学人。每一代学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复旦学人”应当融入国家现代化的时代潮流、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金力希望同学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刚性和韧性,用大学时光奠定一生进步的根基,书写新的复旦故事,创造属于这一代复旦人的传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