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讲台三十载,他把阳光播撒到每个学生心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我始终认为,教师是一份良心职业,要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个孩子负责。”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副校长黄岳平,已在教坛默默耕耘了近三十年。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坚守,朴实无华却真实有痕。在市教委日前揭晓的2022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黄岳平名列其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黄岳平看来,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智慧,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要靠启迪,“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首先就是做人,只有用心做人,才能用心育人。”
// 48小时建起学校临时隔离中转平台 //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3月12日,上海中小学全面启动线上教学,无数教师用无声而坚定的行动诠释特殊时期的师者担当,黄岳平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学校在线上教学所碰到的每一个难题,他都会积极落实解决。
4月中旬,得知学校要承担临时隔离中转平台建设任务后,黄岳平毫不犹豫地请缨加入工作专班:“我在学校这么多年,每一寸角落都了如指掌!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当时,上海正在进行全域静态管理,能出门返岗参与的人手实在有限,如何确保这个隔离点在2天之后就能正式启用?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办公场所和设备受污染的可能性?黄岳平默默画起了流程图,将各项工作的关键点和核心卡都一一呈现在工作本上,身为数学老师的他,早就习惯了缜密思考,这一次同样不例外。
短短48小时内,黄岳平和同事当起了“搬运工”,清空了32间教室,还细心地把学生们原先放在教室里的物品一一做好标签装袋储存。他还就地取材当上了“空间打造师”,把垃圾袋、封箱带、废弃的KT板等学校仅有的打包原材料物尽其用,对4个楼层的办公室、实验室门窗做好密封处理,对公共部位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包装”,为后期返校复学做好准备。人手少、任务重,黄岳平和同事们顾不上休息,连轴转了两天,隔离点按时顺利“交付”。
作为学校隔离点的“联络员”,黄岳平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他要和保安、保洁、医生、警察、疾控、街道等各方随时保持联系,积极沟通,为他们在隔离点做好各项相关保障。
隔离点正式启动后,专班的主要工作就始终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随时解决各类突发问题。看似是平常无奇的“待命”,但一接到任务,黄岳平总是事无巨细、小心谨慎地对待,确保万无一失。“有糖尿患者早餐想吃咸面包、有少数民族同胞需要民族餐、有老人睡不惯低矮的行军床……这些需求虽然琐碎繁杂,但黄岳平总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既能保证来隔离点的社区人员吃好,休息好,安心等待转运,还要尽量工作细致周到,减少各种矛盾的发生。为了及时处理一些紧急问题,他多次穿上“大白”,进入隔离点内部指挥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5月下旬,随着临时隔离中转平台全部退出,按照“一校一方案”的要求,学校随即启动三轮严格消杀工作。这次,熟悉隔离点情况的黄岳平又主动请命,全面承担起学校长沙路校区的消杀工作,确保整个校园环境绝对安全,以最佳状态迎接学生的归来。
// 从教三十载推进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
自1993年踏上教师岗位以来,黄岳平就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近三十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始终在热爱并专注的数学教学领域中不停探索,力求突破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有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作为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黄岳平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数学教师的根本。他通过研究课堂教学环节、教材、学生,结合学生课堂教学生成,尝试了“读、听、说、写”的数学教学方法,坚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努力营造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的数学学习环境。多年来,他的数学课堂也始终是向全组老师敞开。
黄岳平深知,教育科研是提升教育效能的重要举措,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必要途径。为了让自己教育理念与时俱进,让课堂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鲜活有效,他一直致力于数学专业的各类探索,并针对所教班级学困生较多的情况,开展了多项基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近年来获得了多项有分量的奖项并在全区范围推广。
对“学困生”如何因材施教,是不少老师头疼的“难点”。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黄岳平迎难而上,主动挑战学困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并通过实践潜心研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仅在多年来的各类评选、竞赛中屡获殊荣,还通过各类公开课、展示课推广到了区内外其他学校。
近年来,黄岳平曾先后被聘为黄浦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黄浦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在区域内,他不仅积极发挥出了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为,各类课题研究、公开展示从未懈怠,并且一直关注、引领青年教师的进步,为推进整个学校以及区域的教学工作践行着自己的努力。
自2007年起,黄岳平就开始带教本区、本校的青年数学教师,每一次的带教他必全程、全心地投入,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练就基本功、提升研究能力。
// 有困难找平哥,当学生亲近的“师长” //
黄岳平性格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学生们总喜欢叫他“平哥”。面对不同学生,黄岳平总能从他的教育“百宝箱”中找出最合适的方法,而学生们也早已习惯了“有困难找平哥”。
在格致初级中学,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甚广。2002年,学校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跟随父亲生活。后来,父亲生意失败去了外地,只留下孩子一个人独自居住。没有经济来源的孩子,每月仅靠隔壁邻居接济生活。黄岳平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街道青保办,寻求区内托管学校的帮助,让孩子可以安心住校。每逢过年过节,黄岳平就把学生从托管学校接出来,请他吃饭给他买衣服。黄岳平的关怀给了孩子莫大的勇气和信心,一年后他考进了自己理想的职业学校,之后还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几年前,学校任教初三两个班级的数学老师突然因病离世,一时间谁来接班成了当务之急。危急时刻,黄岳平毫不犹豫地接手这两个班的数学课,他一边抚平伤心的孩子们,一边鼓励初三老师要振作起来,渐渐地,学生们走出阴霾,重拾起自信与希望,并顺利地完成了中考。
在2019年以前,黄岳平都会在周六休息日义务帮助班级中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数学,多年来足有100多人。黄岳平坚信,教育不能只是“育分”,更重要的是“育人、育心”。因此在指导学生时,他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不仅指导他们学好数学,还会在谈心谈话中让他们慢慢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懂得学习是意志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
黄岳平常对学生说,成绩只是一种体现方式,关键还是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长久以来,在黄岳平所教的学生身上,常常会有这个特征——即使成绩不一定理想,但绝不会厌烦数学,绝不会厌倦学习,绝不会排斥读书。而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悄悄发生改变,从不厌倦数学到喜欢数学、最后爱上数学,而这,正是黄岳平心中最期待的花开时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