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师剧《清贫的牡丹》作为思政教育第一课,98岁王振义院士勉励医学新青年
2022-09-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童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9月1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生入学典礼上,2022级新生穿上象征身份与职业、赋予责任与使命、承载理想与信念的白袍,举起右手,郑重许下医学誓言,在这神圣的授袍仪式教育中,向医学生涯迈出第一步。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大师剧《清贫的牡丹》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一课上,人物原型、98岁的王振义院士亲临现场,他勉励医学新青年的一席话,久久震慑人心。

▎舞台上的思政课 ▎

  追求卓永远为了病人  

大师剧《清贫的牡丹》是交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思政教育的生动一课,当天,大师剧的人物原型王振义院士也亲临现场。他回顾了自己为人为医的故事,以及他眼中素淡清雅的牡丹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你们要忘记王振义这个人。”他希望同学们在做学问方面要忍耐寂寞、大胆创新,做一个有水平的医生,勇担健康使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的道理,不忘初心,医德为首,淡泊名利,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追求卓越,虚怀若谷,勤奋学习,为了病人。”这就是“清贫的牡丹”想要传递给大家的精神,也是老院士对医学新青年的谆谆嘱托。

2021届临床八年制博士毕业生、仁济医院重症医学基地规培医生、王振义饰演者杨润表示,自己有幸多次饰演王振义院士的角色,每次登台演出都可以不断地走近他的医学人生,感受他的大医风范。 

而对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022级研究生新生李奕来说,自己5年前就曾作为本科新生观看了这部话剧,那时起王老就成为了她为人为医的榜样,牡丹精神一直指引着她不断进步。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里,她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惧挑战,传承和弘扬好交医精神。

今年恰逢交大医学院70周年校庆,也是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创演的第十年。这堂舞台上的思政课,已经成为交医特色文化品牌,成为传承新时代交大医学院精神品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除了今年新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的学生代表也观摩了演出。此前,附属中学、小学刚刚举行了正式揭牌仪式,这不仅打造了“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品牌,充分弘扬红色文化和城市精神品格,舞台上的思政课也为交医附属中小学生们打开一扇学医门。

开学典礼的第一课 

  学习成为什么样的交医人  

当天,2661名2022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入学仪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特殊方式,齐聚一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寄语2022级新生们接续奋斗,为健康中国而读书。同时,要传承交医精神,为健康中国矢志创新;要勇立时代潮头,为健康中国奋楫争先。“同学们要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使命,要胸怀天下、敢为人先,以智慧才华贡献国家,用创新担当服务社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楫争先。”范先群说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原院长贾伟平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与新生们分享了为学为师的心路历程,她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她对学医的热爱与追求,希望新生们从“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的前辈医学家身上不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医者品格。

党委书记江帆则以学姐的身份,为新生带来题为《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交医,就是选择了奉献》的开学第一课。“学习成为什么样的交医人”,成为授课的关键词。她围绕初识交医、读懂交医、感悟交医、践行交医等四个篇章讲述,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成一流人才;捍卫医学誓言,持一流医德;练好过硬本领,做一流学问;投身强国伟业,为健康中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童宽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