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东馆9月28日开馆,开馆大展将呈现马克思恩格斯手稿
2022-09-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图书馆今天宣布,上海图书馆东馆9月28日14时将正式开馆。今年是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上图东馆将坚持“开门办图书馆”,奋力打造城市文化“金名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悉,上图东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打造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大阅读时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

9月28日正式开馆后,上图东馆将开放22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以及智慧文创区和散布在各楼层的团队研讨室、终身学习室、阅读静音舱,提供全年龄段、普惠均等、同时又兼备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让这座可阅读的建筑更有温度。借阅、展陈、活动和全媒体服务无边界融合的服务模式为国内图书馆界首创,传递“阅人、阅城、阅世界”“读文、读艺、读科技”的阅读意境,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开展全民阅读推广,通过阅读普及文化艺术、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文化、科学素质和艺术、信息素养。

上图东馆将举行开馆大展“真理光芒耀申江——马克思恩格斯手稿与上海红色风华展”。大展围绕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展出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的相关手稿文献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手稿文献,结合上图馆藏近现代文献、老照片、唱片、版画、招贴画等特色馆藏资源进行相互印证,重点揭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从红色文献的角度描绘上海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前沿重镇的红色风华。同时,“来自特里尔的问候——卡尔·马克思生平展”正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展出,介绍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过程及其理论建树,再现伟人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馆藏精品馆常设展“典册琳琅”是上图馆藏精品的首次长期集中展示,系统展示从纸间书写到勒石传拓,从古代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铅印、石印等技术更迭下的文化传播之路,带领观众从典籍文献的视角解锁文明的传承密码,侧面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浩瀚长卷。临时展展出上图建馆伊始重要的藏书捐赠者——金山姚氏旧藏善本,藉此向以姚光先生为代表的众多捐赠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东馆主题阅读服务空间将阅读服务结合多媒体互动,打造全媒体时代的阅读体验,充分发挥馆藏优势,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更好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音乐主题馆是一个集阅览区、视听室、音乐制作室、音乐欣赏室、演奏室及独立展陈区于一体的多元空间,以其馆藏唱片知识库的资源为依托,为读者提供音乐欣赏、创作编曲、演奏录制等特色服务。地方文献主题馆依托上海图书馆庞大的近代文献资源,基于上海年华项目整理与研究成果,与高校科研团队联合创新采用可视化技术、体感互动技术以及单幅图像的高光谱图像重建技术,共同打造图书馆特色数字化展陈,使读者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读者还可以在科技创新和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美术文献馆,体验碑刻传拓非遗技艺和VR互动,发挥公共图书馆美育的重要功能。

家谱馆的开馆首展展示了包括孔子、归有光、钱钟书、贝聿铭、包玉刚等馆藏名人家谱,多媒体互动展项建立在上海图书馆开发的“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基础上,展现数字人文研究成果。手稿馆以首展“海上文韵——夏衍手稿文献展”为主线,结合夏衍《祝福》《林家铺子》电影剧本手稿,将陆续开展一系列读者导览、讲座沙龙、读写互动等阅读推广活动,将手稿这一上图特藏推向台前,使得上图独具特色的专业服务更具大众化,更贴近普通市民。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图东馆还将与浦东新区一起打造全国第一个阅读森林,打造城市高品质“阅读+”公共空间,让城市空间更可亲近、阅读体验更具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