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你会使用AED了吗?专家:健康科普教育,从娃娃抓起
2022-09-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看见路边有人倒下了,哪种情况是心脏骤停、哪种是中暑?救命神器AED怎么用?……健康科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更长久地保持健康。

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众多沪上心血管病专家,开展了“万众一心”系列互动科普活动,倡导大众保护心脏、珍爱生命的全民健康生活理念。

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而这些意外87%发生在医院外。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钱菊英教授介绍,每年的世界心脏日心血管病分会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今年虽然没有举办大型的线下活动,但是专家们因地制宜,细心挑选更具针对性的科普人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黄冬教授与华东医院心内科史凯蕾教授走进中兴公园,邀请现场的小朋友及家长们一起开展了一场从“心”开始的科普活动。专家们运用各种科普动画及现场小游戏的形式,带领小朋友们认识并了解心脏。

“心脏比作两室两厅的房子,在房间里有四扇门、墙壁、水管,还铺设了电线。在心脏中,门就是瓣膜,墙壁是心肌,水管是血管,电线则是心电传导系统。”专家们给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如果门出现问题,心脏就会发生瓣膜性疾病;墙壁有洞,心脏会出现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墙壁太厚,会发生“肥厚型心肌病”,如果是墙壁堵把门堵住了,就会影响血液流动,人体会出现黑曚(两眼一抹黑)、晕厥、甚至是猝死!同样,对于运输血液的血管来说,如果用得久了,就会老化,也就是医学上说的动脉硬化;如果血液里“垃圾”太多,使血管变得狭窄,甚至堵塞,血流直接断了,心肌血液供应营养,就会缺血、甚至坏死!

针对专家们的现场讲解,小朋友及家长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生动的科普教育课,更是一次与生命的近距离接触!

与此同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来自心内科的钱菊英教授和张书宁教授,一起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科普,并在线为观众们进行答疑解惑。

  == 划重点 ==  

如何使用急救“利器”AED?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猝死在很多时候真的猝不及防,如果能提前发现先兆症状,提前干预或许可以救命。如出现晕厥或抽搐这类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警戒症状,就要立刻去医院就诊;出现心悸、胸痛、黑矇症状时,也该提高警惕,尽快去医院就诊;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疲惫、健忘、头痛、肌肉痛、胸闷、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失眠等情况时,也要警惕猝死的发生。此时应该立刻停下繁重的工作,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如果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为此,专家们强调,在猝死发生后的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运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如果超过10分钟以上才开始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

“急救利器”到底怎么样用?专家给你解答:

1. 打开电源开关,按语音提示操作。

2. AED电极片安置部位:电极片安放关系除颤的效果,心尖部电极应安放在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另一片电极放置在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婴儿及儿童使用AED时应采取具有特殊电极片的AED,安放电极片的部位可在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及胸骨右缘锁骨之下,也可在胸前正中及背后左肩胛处。

3.救护员语音示意周边人都不要接触患者,等候AED分析心律是否需要电除颤。

4.救护员得到除颤信息后,等待充电,确定所有人员未接触患者,准备除颤。

5.按键钮电极除颤。

6.继续CPR2分钟后,再分析心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