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青春答卷|国家开放的大门,人生成长的窗口
>>>编者按
时光如潮,不舍昼夜。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的这非凡十年,是开放拥抱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成就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文化高地崛起,打响上海品牌,获得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城市精细治理,科技惠及民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社区功能强化,旧区不断翻新,幸福感持续增强的十年;是一江一河优化,景观魅力提升,归属感持续增强的十年。
十年来,上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充分彰显,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以及“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越来越多青年人参与其中,展现出最朝气蓬勃的力量,也显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价值。
以青春之卷,答时代之问,行非凡之事,创活力之城。喜迎党的二十大,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开启迈向未来的新征程。
进博会为参展企业和参与其中的个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2700多亿美元这是进博会举办以来的累计意向成交额,5年来,进博会已成为众多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前四届共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1500项
距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半个多月,企业商业展招展工作已经完成。5年来,进博会的00后志愿者从110名增加到3836人,更多青春力量成为“进博人”。他们的进博记忆,构成了动人的“进博故事”,也在书写着“进博精神”。
从“菜鸟”到骨干
年轻人无与伦比的成长机会
办公室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7点整,爱茉莉太平洋进博项目组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余昊阳伸了一个懒腰,走到落地窗边,园区生产区里的灯火依旧通明,物流方向集卡、叉车的倒车警报声依稀可辨。他所在的研发部门也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开始为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技术展示进行准备。
从首届进博会起,85后的余昊阳就参与其中,作为技术人员,他在现场为公司研发的“黑科技”产品展示做“后援”。当时的余昊阳还是个刚入行3年的“菜鸟”,对于行业趋势、消费动态、国家政策都不太了解,直到几年后,看到自己依据在进博会上获取的信息而开发出的各种成果时,他才明白这一切的价值。“正是参加进博会,让我快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在进博会迸发灵感的余昊阳。
第一次在资料上看到“3D打印面膜”“定制型彩妆产品”这些内容时,刚入行的他想,原来化妆品还能这样?而这套概念级的设备和理念,不仅打动了进博会现场的观众,让他们当即排起长队体验,在化妆品行业也如同丢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以第一届进博会为起点,定制美妆自此成为行业焦点。
“实际上我们不仅通过进博会这个难得的机会,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定制化理念、技术等内容,还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了很多信息。”余昊阳说,作为研发人员,亲身参与进博,在交流中让他们这些本来多在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人员获取了灵感,也加速了研发。在第二届展会上,展台上就展示了他们研发出的MakeOn智慧光疗美容仪和SmartMirror一站式镜面肌测仪。“是进博会上的试用和访谈,坚定了我们在智能美容设备方向上发展的信心。”
进入公司的第7个年头,余昊阳也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老鸟”。余昊阳说,今年,从产品到形式,他和团队也将为进博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惊喜。
五年来,从幕后走到台前,从“菜鸟”到“骨干”的成长,是开放、合作和交流的进博会给余昊阳这样的青年人带来了个人成长,同样,也让更多企业收获进步。
从疑虑到扎根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今年是来自中国香港的“冯氏集团中国区”总裁冯裕津任职第四年。每当谈及“中国区总裁办公室”这个新“基地”的诞生,他便能回想起冯氏集团与进博会之间的不解之缘。
2018年,进博会首次举办,冯氏集团成为首批确认参展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源起广州的百年港企,冯氏一直在帮助国内品牌“走出去”,也助力国际品牌“引进来”。首次进博会的参会经历,让冯裕津和团队充分地感受到了内地市场潜藏的巨大机遇。闭幕后,集团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上海建设新“基地”。
“正是首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使我们坚定了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近距离了解内地市场、优先发展内地业务的信心和决心。”冯裕津表示。短短半年时间,冯氏集团的新“基地”正式落地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自此,冯氏集团形成了“上海-香港”双核运营模式,“内呼外应”保驾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供应链通畅。第二届进博会,对冯裕津来说是一次“大考”。不到半年的筹备时间,这位新“基地”的掌门人在短时间内拿出了亮眼的展出方案,成功率领各分公司集体亮相第二届进博会。此后,总裁办正式在公司内成立了进博项目筹委会,牵头集团与各业务部门联袂参展。
这次圆满参展不仅历练了总裁办这支年轻的管理团队,更让集团旗下各业务部门对进博会平台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始终坚信,企业的创新求索精神是成功的关键。百年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进博会,恰恰是我们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创新成果的绝佳展示平台。”冯裕津说。
冯裕津和他的“进博团队”。
“中国有句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2019年,是摩比斯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宋和永被委派到中国的第三年,这一年,这家全球500强的韩国企业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宋和永是韩国人,从首尔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首届进博会招展阶段,我们心中有疑惑,进博会与其他专业展到底有何不同?”也正是那次考察,他发现了进博会可以拓展出更广阔的“朋友圈”。
“每年的进博会,对重要嘉宾的接待和商务交流让我应接不暇,有时候甚至顾不上用餐。”宋和永笑说,去年进博会最后一夜,他与中国同事们在酒店以一场“方便面盛宴”来庆祝。“美食虽然简单,但我们都为在进博会上结识了新的合作伙伴、认识了新的朋友、拓宽了新的思维视野这一系列收获而欣喜。”
进博会让他感受到中国市场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仅体现在进博会期间,也体现在6天展期之外。今年3月17日,由摩比斯投资的知名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格灵深瞳正式上市,成为A股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正是因为进博会的平台作用,摩比斯正在与中国优秀的初创企业、科技公司一同探索未来出行的新格局。
经过5年发展,进博会联通世界和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交易采购及投资项目落地成果丰硕,溢出带动效应也持续放大。
从课堂到实践
在无私奉献中充实人生
进博会就像一个大舞台,展示的不仅有各种新颖、前沿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还有自信、阳光的青春形象。5年来,随着历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一批批“进博人”书写着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的故事,其中当然少不了“小叶子”们。
数据显示,2018年首届进博会时,00后志愿者仅110名,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时,4746名志愿者中00后达到3836人,占总人数比超80%。
“青春”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刘心怡对于进博会最大的感受。这位去年服务进博会的“小叶子”,在这里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了更具象的体验。“让中国的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刘心怡说,作为来自财经大学的学生,这段实践经历让她对于专业课程有了更深的体悟。
热心奉献的朱嘉晨。
担当,也是这些年轻人在进博服务中学习到的。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叶子”朱嘉晨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去年在“四叶草”中度过了自己的21岁生日。去年进博期间,他是场馆0米层8个接驳车站点志愿服务的总负责人,每天绕着0米层走6—8圈,最多一次步数刷到了3.8万步。他还习惯了巡岗时提着一个保温壶,查岗的同时好给“小叶子”倒上热水。“我不仅要保证60名志愿者的工作质量,更要关心他们生活,让他们平安回校。这是我作为一个党员、负责人的责任。”
服务进博,让00后成为更具开放与合作精神的一代青年,未来的他们,也将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