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往事为蓝本唱响红色旋律,音乐剧场《19/19》首演
2022-10-2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一整片逆光打向舞台前方的12位青年演员,浓重的鼓点落下,“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一嗓子唱响了音乐剧场《19/19》,音乐骤起,逆光上扬,红光涌现,一众演员在“硝烟”中四散走去。在安福路的小剧场,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音乐剧场《19/19》日前迎来首演。该剧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一直在等待远在前线的父亲的来信,在前线杀敌的父亲不幸牺牲,战友们陆续接过父亲的身份,为素未谋面的“女儿”写去家书……《19/19》将一直演到30日,以上海往事为蓝本唱响红色旋律,也让观众在一曲曲经典红色曲目中体会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19/19》源于导演田水对《太行山上》的喜爱,她希望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不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淡忘,于是找到了“对桌”——编剧喻荣军,希望能写一个可以承载这些老歌的剧本。两人反复地斟酌、沟通,最终构成了一条故事线,用写意的方式渲染凄而美的氛围,通过戏剧把影响代代人的老歌、和那个时代的感悟传递给年轻观众。田水这样阐述她的导演理念“舞台艺术最终就是表演艺术,要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呈现一段长达19年的历史,就要让故事和歌声回归剧场本身,减少辅助手段、强化演员力量,把前线后方的纷繁变化,浓缩成一个个光影在舞台上交织,用最简单质朴的形式表现戏剧。”

这条故事线已经是第三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之前,谱写出了大剧场的音乐剧《烽火家书》,以父亲的视角讲述战争大事件;这条故事线还制作了走上武康路的户外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跟随女儿林慧歆的视角,经历1931年至1949年在上海、在武康路上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六年后,这条故事线回归到了田水的初心,出现在小剧场、与观众近距离交流的音乐剧场《19/19》。同一个故事,三种截然不同的演出形式,始终不变的是这些老歌带来的动人情感和悠扬回声。

这次《19/19》与之前版本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旁白视角,之前音乐剧版本的说唱内容被旁白的叙述所取代。沈磊扮演的旁白角色串联了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他不只是飘摇的父女情的时间锚点,也是现代人回顾这段历史的特殊视角。

《19/19》的舞美设计简洁但不失力量,将纯粹的元素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变化出多种形态。比如,数十把椅子,可以是前线的战壕,也可以是上海的家。十几位演员各自分饰多个角色,既是主演又是歌队,服装提炼军装的设计风格,用黑白两种颜色加以双线条缝制强调视觉效果,通过不对称的裁剪方式体现山河破碎的家国情怀。从服装上淡化性别、弱化角色特质,拟态化地演绎剧情必须的情节、动作,释放舞台空间突出演员表演,提供更多表演调度的可能性,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让焦点集中在他们的歌声上。

演出现场,三面4米高的老式信纸包裹着舞台,配以不同的灯光渲染,红色灯光如同一封封来自战火中的家书,蓝色灯光仿佛难得宁静夜晚中反复回看家书的那份思念。演出最后演员回到开始的站位,侧光打在他们身上,青年演员传递出的必胜信念和坚毅决心绽放在小剧场的方寸之间,既能让观众在歌声中获得无穷的力量,也能在音乐之余体会舞台上的更多匠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