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共赢才能行稳致远,2022全球城市论坛在沪举行
2022-11-0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吴恺/图

11月2日,以“全球城市·开放共赢”为主题的2022全球主题论坛在沪举行,与会嘉宾共同商讨实现城市的开放共赢、改革创新、高效能治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 “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共赢才能行稳致远” ◇ 

“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共赢才能行稳致远”,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的发展证明了开放的空间决定发展中心,开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程度。我们要继续在开放中进一步发展,在共赢中增强活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表示,未来上海将继续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海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强化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和高效率的服务,增强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核心环节的吸引,推动上海的开放优势,塑造上海的开放形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说道,今后将牢固树立并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过滤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会开幕式现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姜斯宪和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共同发布了新书《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嘉定实践》。

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是全球城市论坛的子活动之一,是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共探城市治理之道的平台。大会现场举行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城市治理案例挑战大赛颁奖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之光3+1队,中国人民大学爬山虎队,上海交通大学石榴籽儿队荣获本届大赛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独立富强民组队,杭州师范大学“渝”越山火小分队,华中师范大学四人行必是我师焉队荣获二等奖;复旦大学知行队,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联合队灭火大队,南京大学道器相济队荣获三等奖。

 ◇ “开放合作是中国各城市的既定战略” ◇ 

“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居住在城市,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作了题为“加强全球城市合作,让城市未来更美好”的主旨演讲,他指出,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64.7%,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80%,仅从这两个数据的差距,就可以看到未来的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城市是人类和经济活动集中地,与此同时,人口过度集中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一系列如住房、就业、基础设施不足等难题。“开放合作时中国式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是中国各城市的既定战略”,侯永志说道,“未来应加强全球城市合作,共同致力于全球经济繁荣发展,相互借鉴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经验。”

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指出,全球城市发展主要面临社会和环境两大挑战。社会方面主要包括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基础设施不足等等;环境方面,气候急剧变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都危及城市发展。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事实证明,科技发展更利于人类从容面对挑战,数字化经济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城市应当合作起来共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人文教化地,智慧汽车城”,嘉定新城是一座正在拔节生长、加速蝶变的活力之城。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介绍了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嘉定新城的实践探索。他指出,嘉定新城不是上海传统新城简单内涵外延的扩大,而是在更加开放包容的格局背景下,打造功能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 “城市中国充满城市活动力” ◇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规划讲席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吴缚龙提到,城市中国充满城市活力、呈现灵活、网络的形态。城市中国不是一个均质的世界,呈现非正规灵活多样的不同形态,社会关系超越地域,形成跨地域的网络空间,与计划经济下的有工业化而无城市化的单调景观相比,充满城市活力,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社会。

“而现在社区治理的技术、基础设施已经具备,未来任务是如何充分调动社区自我管理的能力,创造更加开放的中国城市社会。”吴缚龙总结道。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认为,面向全球城市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要在开放竞合中追求共赢。

吴建南进一步说道,要在议题上求同存异,围绕经济、气候、文化等传统开放领域的议题,持续加强合作关系的建立;在主体上多元多样,发挥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促成城市间开放;在形态上虛实结合,讲一步挖掘数字技术,在推动开放合作的重要潜力,以数据安全为前提,打造城市合作“数字孪生形态”;在互动上有据可依,重视城市开放的治理机制建设,在开放中规避恶性竞争、恶意垄断和渗透等情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