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走出国门,于冠群蜚声国际却一直保持谦卑
2022-11-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尽管由于疫情的原因,上海演出市场尚未有国外团体进来,但最新一期的《BBC音乐杂志》,仍然特别推荐了上海交响乐团的新乐季,并标注女高音歌唱家于冠群将作为本季驻团艺术家的亮相。这位曾师从周小燕先生、从上海走上国际舞台的歌唱家,近期回到了上海,11月17日将以一场独唱音乐会开始自己驻团艺术家的工作。音乐会前,她也接受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一腔热血、自我较劲和保持谦卑,是她回望自己艺术历程时,阐述最多的三个关键词。

 ◆ 靠一腔热血闯出一片天 ◆ 

“如果不是多明戈声乐比赛,或许今天我就不在舞台上了。”十年前的多明戈世界歌剧声乐大赛,让于冠群的名字印上世界一流歌剧院的节目单,也开启了她艺术生涯的全新时期。

多明戈称赞她,“你的声音多么漂亮,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殊不知,这句话背后,于冠群付出了多少艰辛和隐忍。她可以坐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摇”到北京,站在音乐厅外盯着小小的电视屏观摩一整场比赛,只为看看别人是怎么唱的。她也可以在没有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依旧兢兢业业地唱好每一个角色。于冠群总说,自己是靠着一腔热血,再加上点运气,才闯出了一片天。

有一次,身在意大利的于冠群接到电话,需要她顶替病倒的著名女高音芭芭拉·芙丽托莉,唱《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容不得半点犹豫,挂下电话,她旋即订了一张飞往柏林的机票。那场演出和于冠群同台的是她的偶像何塞·库拉。都还来不及表达敬慕之情,舞台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满脑子全是这部戏和里面的词。”含冤而死的苔丝狄蒙娜被于冠群演绎得丝丝入扣。六个小时的排练最终换来了十次谢幕,这是对于冠群最好的褒奖,库拉也特意来跟她说:“你一定会看到自己是个天才。”

 ◆ 成名后仍然总和自己较劲 ◆ 

几次成功的救场经历,让于冠群渐渐成为欧美各大歌剧院、音乐节的“宠儿”,闪烁出耀眼的星芒。她是《游吟诗人》里的莱奥诺拉,是《福斯卡里父子》中的露克蕾琪亚,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夫人……一张“东方面孔”在欧美歌唱家占主导的歌剧领域渐渐变得熟悉起来。

随着近些年亚洲歌唱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主角留给了东方人。“工作中没有肤色之分,只有水准之差。”于冠群在艺术的阶梯上攀登,“当你还是个新人的时候,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去学、去练,用声音征服所有的怀疑。”

于冠群有个习惯,排练时喜欢用手机录音,回到家后一遍遍地听。她从不与同行比赛,却总和自己较劲。在她的简介中,有一句话格外引人瞩目:饰演了所有意大利语莫扎特歌剧中的重抒情女主角。“唱莫扎特歌剧就跟说相声似的,有很多干的对白,你一句我一句,几个小时里不停地说,还要把对方的词一起背下来。这样的歌剧是拿时间累出来的,滚熟一部,至少需要半年。”

于她而言,挑战最大的永远是下一个新角色。于冠群目前最想唱的是多尼采蒂描绘都铎王朝的三部歌剧:《安娜·博莱纳》《马利亚·斯图尔达》和《罗伯特·德弗罗》。

“这三部歌剧代表着美声黄金时代女高音技术的顶峰。美声时期的作品更加强调歌者的声音和她的技术。”于冠群非常期待这三部戏的邀约, “我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黄金年龄段,从身体到声音都比较成熟。近六年里,我一直在为这三部戏做着准备。关于声音的弹性、句子的走向,和对于歌剧里超高音的练习等,全都抓在手心里。”

 ◆ 对艺术永远保持谦卑 ◆ 

作为上海交响乐团2022—2023新乐季的驻团艺术家,于冠群将会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4场音乐会,除了11月17日晚的这台独唱音乐会,还有3场合作大乐队的作品,包括了威尔第的合唱套曲《安魂曲》、比才的歌剧《卡门》(半舞台版)等。

为了这场独唱音乐会,她精选了十余首声乐作品,涵盖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中文的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毫无保留地尽情释放。

“哦!疯狂……我感到俄瑞斯忒斯和埃阿斯所受的折磨。”选自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纽斯》,讲述的是希腊神话的一个悲剧故事,这部于冠群到意大利后唱的第一部歌剧,标志着她职业生涯的起点。另一首咏叹调“爱情乘着玫瑰色的翅膀”则是她第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出演威尔第《游吟诗人》中的选段。也正是那一次,于冠群顶替因病缺席的“资深组”A角,在无数人向往的艺术圣殿一战成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还精心选取了三首中文艺术歌曲,刘青的《越人歌》、美籍华裔作曲家周易的《钗头凤》和陆在易根据艾青诗作谱写的《我爱这土地》。于冠群介绍说,“这三部作品的风格截然不同,突破语言的束缚,展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和无限可能。”

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后,她在隔离期间仍保持着每天练声的习惯。“歌唱是种肌能训练,不练就会倒退。”于冠群有自己的一套肌肉记忆方式和练声曲。“出声和不出声时都能练,就像一门手艺,越练越熟。”

枯燥单调的训练是于冠群的日常,她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不曾也不敢懈怠。“你要谦卑。你不是主角,音乐和艺术才是永恒的主角。你永远要站在它们身后,永远不可能超越。”

她把舞台和生活也划分得很好。换下演出服,她喜欢种菜、做饭、看电影,喜欢邀请朋友来家作客,尽情享受生活,而生活又反过来教会了她如何更关注于艺术:“下一次站在舞台上,我就会忘记曾经是什么,只想着今晚,我的音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