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课题进馆研学,感受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2022-11-28 教育

记者 郭漪 受访者供图

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进馆有益”中学生微课题论文实践探索活动的答辩会上,记者发现学生们的研究课题越来越体现出社会责任,有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传承的研究,有对黄浦区历史名人故居的研究,也有对Z世代青少年生活理念和旧区改造的研究……这项旨在引导中学生走进红色场馆和实践基地的活动,今年开展期间正值喜迎二十大,记者看到了同学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不仅具备了进馆学习、研究的方法,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坚定了理想信念。

让高中生更爱走进历史名人故居

由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主办,面向全市中学生的“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进馆有益”微课题实践探究活动已经开展了九年了。今年,结合喜迎二十大,主办方设置了“新时代?新奇迹?新成就”项目,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参观“新时代新奇迹——2017-2022上海发展成就展”(线上展),结合五年来上海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公共文化、人民生活、城市治理、生态环境、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开展微课题学习探究活动,为上海未来发展献言献策。

大同中学的周盈吟、吴漾、丁嘉彬和胥子恒四位同学,在前往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学习后,站在展馆的最高处随手摄下了一张黄浦风貌图。“心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美好蓝图,作为黄浦的学子,我们萌生了以高中生视角走访考察本区范围内现存的优秀历史名人故居资源,收集调查当代高中生对于历史名人故居的认知状况的强烈愿望。”随着发现与研究的深入,小组成员迫切感受到:应当引领高中生切实关注黄浦区名人故居的文化功能与育人价值,将这一校外资源与校内学习活动加以统整融合。这些名人故居将是高中生思政教育、核心素养与必备品格培养的新地和宝库。由此诞生了名为《上海市黄浦区名人故居现状及高中生认知情况的调查》的课题。

四位同学通过查阅书目和相关文献资料、网站和小程序搜索等方法,初步收集整理了黄浦区内101处名人故居,小组成员分头走访,逐一考证,最终确认81处故居的确切信息。疫情下同学们设计了线上调查问卷,以便更广泛地了解高中生对名人故居的认识情况。从中发现影响育化价值诸多问题,例如故居介绍陈旧,史料介绍侧重于讲解建筑外形,人文性思想性弱,尤其缺少实物与互动体验,无法吸引青少年;过去的宣传形式无法满足人们当前需要等。小组成员最后提了两点建议,第一,积极促进馆校深度合作,如将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故居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高中生课题探究课程、项目化学习课程相结合等;第二,不断创新展示传播形式,例如鼓励中学生通过拍摄小视频、制作海报等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黄浦区内名人故居、史实文化等。

让场馆的红色精神为更多人所知

来自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李佳怡、徐颖,代表四位小组成员带来了微论文《探究如何围绕红色精神开展建设工作——以上海公安博物馆为例》。“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最宝贵的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积极地去传承革命先辈们的‘红色精神’。”谈到进行这项微课题的初衷,两位同学表示,“博物馆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发展理论及社会实践的同时,红色精神也应在博物馆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组同学对公安博物馆进行了多角度的学习和研究,在分析了公安博物馆宣传红色精神方面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想法。比如在场馆的周边产品方面,2021年博物馆出版了《火红印迹——上海公安博物馆馆藏品背后的故事》,为传播社会正能量作出积极贡献。同学们觉得只有图书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碎片化时间居多的时代,大量的文字已经不是众人了解故事的主要方式了,而是通过简洁、直观和有趣的方式接收信息。

小组成员建议在周边产品的利用方面,可以学习其他博物馆。举例来说,盲盒等文创产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周边形式,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抓住了这点推出了很多优质周边,吸引了更多人对于博物馆的兴趣。上海公安博物馆可以将红色精神与场馆本身联系在一起,创作出优秀的文创产品,增加趣味性。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不断被感动着,“至今记得在回放学习‘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警察博物馆直播时,我们随着镜头,了解上海公安历史,聆听英雄事迹,学习公安精神,沉浸感受着公安民警的光荣风采。”同学们更加感受到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和公安事业的重要和伟大。

据悉,进入最后答辩阶段的29项课题,都是经过了初评和复评的优秀之作,担任答辩导师的有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两任会长,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学生校外教育、中小学德育的专家领导、大学的教授等,导师们高度评价了学生们在疫情中社会实践的行动力和探究精神,也对课题中的不足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记者 郭漪 受访者供图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