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青年创意投身科研事业,与大咖一起走上“双碳”创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电膜协作,减污降碳”“模拟增温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对极端淹水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最近举行的首届华东师大“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上,22个涵盖了环境与绿色科技、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设计与制造等方向的助力“双碳”学生创新项目一一展示。
“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作为首届华东师大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依托“双碳”大赛参赛项目展开。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秋卓表示,该学术文化节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研究生以学术文化节为契机,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积极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
其中,“模拟增温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对极端淹水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是孙宝玉团队的项目,他们利用6年的野外增温实验,结合自然极端气候事件,发现气候变暖能够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极端洪涝灾害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电膜协作,减污降碳——有机固废厌氧处置能源转换领航者”是邱博然团队的项目,他们设计的装备系统通过引入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构建耦合消化体系,达成废水污泥和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获得了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市赛金奖。
在环境与绿色科技方向,“人工光合作用”队利用太阳能和驯化功能微生物,制备高效的光点催化电极材料;“富绮莱”队利用土壤中的植物促生菌来降低土壤乙烯浓度,提高土壤甲烷氧化能力。在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方向,“减碳冲锋”队对超特大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分析及趋势预测,“主题公园”队基于数智化,搭建主题公园低碳运营管理系统,实现景区低碳运营价值共创。在设计与制造方向,“碳何容易”队制作多功能生态节能减排装置,通过多功能生态节能减排装置固定环境中的温室气体以达到减排作用。
“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还重点展示了华东师大在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上的参赛作品。为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和创新能力,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了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华东师范大学赛区组织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首席教授彭永臻,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以及国家杰青、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冯玉杰等“大咖”为“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学术论坛作主题报告。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陈小勇表示,“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为研究生提供了优质科研作品展示与学术交流的平台,不仅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对学术前沿热点的关注和研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受访者/图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