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收费陪你看病,你会埋单吗?
2022-12-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老年人往往需要频繁出入医院,然而他们中不少子女忙碌于工作,甚至有些不在身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高龄老人如何看病,常常成为难题。因为这一庞大的社会需求,陪诊服务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各大网络平台上可提供陪诊服务的机构多达数百家。其中,App、小程序、公众号已成为陪诊服务的主要通道。

作为出现不久的新兴行业,陪诊师们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服务病患群体?陪诊服务过程中又会碰到怎样的问题?近日,记者跟随申城的陪诊师们一起进行了调查。

 现象  新兴职业陪诊师,“老人的看病帮手” 

“宋老伯,我来了。你的医保卡带带好。”一大早,陪诊师钟伟按照宋老伯的预约时间上门,为老人提供陪诊服务。知道宋老伯因为骨质疏松,遇到湿冷天气容易腿痛,钟伟还特意为老人带了“暖宝宝”。“出门前,我先给老伯腿上贴上。考虑可能会下雨,还带了雨伞雨披。”

做好准备工作后,钟伟先把放在一楼楼道的轮椅搬出去,然后再搀扶着宋老伯慢慢下楼。“老伯,你慢慢走,我扶着您。”宋老伯患有痛风,走路非常不便。当扶着老人从6楼慢慢下到一楼时,寒风中的钟伟已经微微出汗。

家住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宋老伯今年74岁,因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配药。然而,宋老伯的老伴身体也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因为行动不便,去医院看病成了一个大难题。“前些年看病主要靠不同的亲戚来帮忙,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宋老伯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把困难告诉了五里桥街道的工作人员。

为了满足社区老人“居家安养”的迫切需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集聚服务资源,联合多家养老服务企业率先成立上海首个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出“七心七助”居家颐养计划,为社区老人提供普惠多样的高品质养老服务,缓解子女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社区长者能够享受“床边、桌边、身边、手边、周边”的专业养老服务。其中就包括由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的陪诊服务。于是,宋老伯成了该项目的首批受益者。

将宋老伯扶上出租车,将他扶下出租车……紧接着,钟伟将宋老伯推进了第九人民医院。

“老伯,您先坐在这里等一会儿,我去帮您挂号。”挂号、问诊、检查、取药,宋老伯在钟伟的陪护下,顺利完成了一次医院之行,全程大约两个小时。“那么冷的天,小钟还是来帮忙。她很耐心,很仔细。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在回家的路上,宋老伯反复表达着自己的感谢。

“目前,在五里桥街道,根据与老人签订的助老服务合同,服务时间内的陪诊不需要另外收费。如果超出套餐内的服务时间,则每小时另外收费50元。”钟伟告诉记者。

同样,陪诊师季春华也为了自己的“老朋友”陈阿婆忙里忙外。“不用阿婆操心,我帮她提前预约、现场挂号,然后陪她完成整个看病流程,再把她送回家。”季春华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她会提前了解老人的病情症状,在医院详细转述给医生,随后再由医生向老人确认。这样一来,既节省了门诊的沟通成本,也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70多岁的陈阿婆是一位独居老人,患有冠心病和脑梗等多种疾病。听说上海有了付费陪诊的服务,就立即通过街道联系上了全程玖玖健康服务,公司指定季春华为她的陪诊师。“两年多来,小季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有时候检查要做半天,小季从来不嫌烦,真的特别感动。”对于付费陪诊,陈阿婆表示极大的肯定。

 难点  找人难,坚守难,需要爱心加耐心 

陪诊师,作为出现不久的新兴行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难点呢?

“要用对自己家人般的服务,换来老人的认可。”陪诊师钟伟告诉记者,陪诊服务难就难在最初与老人建立信任的过程。

在成为陪诊师前,钟伟是一名超市销售员,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钟伟说,陪诊师要承担的是一个类似“亲属或好友陪看病”的角色。“刚开始其实挺难的,老人手机不会弄,我教他们怎么用。慢慢地走近他们身边后,他们才会告诉你现在到底有什么困难。”不过,每当想到自己的父母正在慢慢变老,钟伟觉得自己目前所做的职业非常有意义,因为可以帮助到很多老人。

同样,陪诊师季春华说,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每次她踏进陈阿婆的家中时,老人都会特别高兴地喊一声:“闺女你来啦。”这声“闺女”,就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

在许多人心目中,“陪诊”就是帮病人挂号、排队、做检查、取结果、拿药……一个月就能挣到上万元。其实并非如此,更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轻松赚大钱”。

记者了解到,真正的“陪诊师”不仅是简单的挂号、排队、取结果、拿药这么简单,而是能看懂检验报告及能读懂一些CT等片子,必要时还要给患者提供正确建议与心理疏导,这样才能更好与医院专家进行沟通,这样的陪诊才是患者最需要的,也是真正做到“专业”的必备条件。

那么,怎样的群体在做陪诊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业者既有从美容业转型的青年人,也有从销售岗转型出来兼职做陪诊的。在钟伟、季春华所在的这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所有的陪诊师上岗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 记者调查 == 

陪诊师,已进入专业时代

近期,陪诊师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居民平均就诊6.0次。随着空巢老人和单身青年越来越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陪诊师正在蓬勃发展。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时发现,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达数百家。其中,App、小程序等已成为陪诊服务的主要通道。只要在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搜索陪诊,就可通过预约的方式,获取相应的陪诊服务。

陪诊师具体有哪些工作?陪诊师基本可以取代患者家属的全部职责,包括在医院帮人挂号、代取药品和报告、陪伴看病问诊、陪伴做检查、结算收费等,可以帮助患者完成整个就医过程。有的陪诊师可以提供两三个小时的单程陪诊,也有一些长期病患在院的全天陪诊。

记者看到,陪诊师们能帮一些行动不便的病患,解决体力不支、久站不利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陪诊师服务的对象也有外地患者。他们没有家人陪伴,或对医院不熟悉,希望有人带着,心里更踏实。

不同平台的陪诊师,收费也不相同,目前提供一对一陪诊服务的主要是一些公司和个人。有每小时几十元或百元左右的陪诊师;也有一些价格较高的,收费在上千元不等。还有些陪诊师按天收费,全天为200到500元不等。

 == 各方说法 == 

随着城市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市场化的探索。但是,陪诊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怎么办?陪诊服务是否应该由政府统一提供?这是不少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企业:政策补贴,让消费者更能接受

通常情况下,由子女为父母购买陪诊服务,解决了他们因为种种情况无法陪伴老人的现实问题。不过,由于这是一项付费的服务,老人不理解的情况时有发生。“陪诊的过程中,老人都是很感激的。但是当听到说需要收一定的费用,有些老人就不理解了,不是为老服务吗?为什么要收钱?超过时间为什么还要加钱?”一位陪诊师告诉记者。

“通过企业让利,政府再补贴一点,尽快帮助老人解决就医难题。只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是符合老人需求的,通过政策的梯度补贴,老人会慢慢地接受这种付费陪诊的养老服务。”针对相关问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封吟颖说,公司从黄浦区开始试水,目前他们已经将陪诊服务逐渐拓宽至嘉定区,之后还会向全市推广。但是,相比其他行业,陪诊师的收入并不高,她希望能让陪诊师得到更好的职业认可以及更好的待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加入陪诊师的行业,从而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人群。 

律师:双方都须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同时针对市民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封吟颖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试水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来保障陪诊服务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比如说我们搀着老人或者背着老人从楼上下来,或者说我们陪老人坐在公交车或者出租车上,万一出现了问题,我们都有场地险,或者是第三方责任险。”

收费陪你看病,你会埋单吗?双方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对此,汉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阳律师表示,虽然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但是和消费者之间的约定仍属于服务的范畴。作为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正规的第三方平台,找到合适的陪诊师,并通过合同来约定双方服务的范畴。如果在陪诊过程中发生老人摔伤等人身损害的,则应该根据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确定责任承担。

此外,对于陪诊师而言,也可以在陪诊过程中通过录音或者视频等形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专家:职业规范与相关办法亟待完善

此外,尽管陪诊服务的市场需求客观存在,但由于目前该业态仍处于比较初始的发展阶段,没有相关的行业规定和监督,如何形成监管?

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看来,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从互联网医疗衍生发展出来的陪诊服务,确实可以解决很多老年人的看病难题。不过,他表示,目前陪诊员还没有进入正式的职业目录,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服务内容主要取决于双方的约定。“由谁来监管?如何将陪诊服务做得更好?在提供好服务的同时,职业规范与相关办法亟待完善。”金春林主任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