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上传经典,老字号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学生参加路演。受访者供图
日前,上海黄浦区8号桥四期创意园区一间大会议室内氛围热烈、紧张又充满激情,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提案会”,十几位华东理工大学20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同学轮流登台,面对着苏州老萬年金银有限公司总经理、老萬年第七代传承人戚春兰,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彭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珊等专家、机构、企事业负责人,讲述他们对于百年老字号的理解,放飞对金银制品的创新理念,至此历时三个多月的华东理工大学与苏州老萬年的产学研实践课程圆满收官,黄浦区就促中心的2022年“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又完成一个重要章节。
青年报记者 孙琪
30分钟+3分钟秀出青年创新实力
一个个青春洋溢的学子逐一登台,用30分钟讲演团队基于苏州老萬年需求开展的创意设计,并与台下的专家们进行了3分钟的路演问答。
据悉,三个月前,在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苏州人社局的支持下,华东理工大学20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同学们与苏州老萬年开展了一场产学研实践课程,校企双方进行深入交流后,同学们抽签领选题,查资料,做市场调研,用三个月时间思想碰撞,完成了创意设计。
“我们抽到的选题是打造一款爆款婚庆‘三金’用品。根据苏州老萬年的传承精神,我们推出了以圆周率‘π’为主题的婚庆‘三金’概念产品设计。”庄生晓梦组的负责人宋慧蝶告诉记者,抽到选题后,他们与苏州老萬年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一天无意间发现对方微信头像是“π”,顿觉找到灵感,以此为主题,设计作品,并辅以“爱意永相传,无限不循环”的广告语,不仅能表达夫妻间的地久天长爱意,更能表现长辈对晚辈幸福生活代代相传的美好祝愿。对于婚庆传统用品“三金”,他们做出了大胆的改变:以伴你成婚的秀合扇、日常佩戴的项链和见证传承的金币为组合“新三金”,设计了以“结婚契约”为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个新中式小场景作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带着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学子们提交的作品鲜活而富有想象力,比如“六度组”根据苏州的桥文化,提取了老萬年的品牌元素,运用通感技术,打造了“桥结良缘”系列珠宝首饰产品;“承典组”从新中式的角度出发,挖掘传统之美,设计的香囊系列礼盒,呈现出新中式的浪漫。
校企合作探索“老字号”复兴新路径
“我想听听你们对品质的理解。”专家评委在答辩过程中,指出作品不足的同时也给予了青年设计师各种鼓励、建议,赢得选手们声声感激。经过专家评审,“庄生晓梦组”“卷死其他组”分别获得萬年金福奖和萬年银福奖。
“学校和企业让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认识‘老字号’精神,接触商业文化,拓展设计边界,真是太有意思了!”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实践课。
“这次的提案会表现出00后们的创造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设计表现,让老字号品牌老萬年呈现出更多可能性。通过和老萬年的合作交流,将自己的创意灵感带出课堂,经过设计表现带进社会,这个过程让学生们获益匪浅。”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指导老师倪海郡教授表示,该校已与多家企业如邵万生、三阳南货店、冠生园、大白兔、豫园、茂昌眼镜、三枪、苏州老萬年等多家老字号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将设计创新带出课堂走入社会。
■链接
焕新老“三枪” 学子有创意
面对老字号国货,Z世代的年轻人会拥有怎样的创意?日前,又一场“提案会”举行,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为上海本土老字号品牌“三枪”建言献策,用有趣的设计展现“老”国货“新”风采。
五组小队轮番上场,从产品名称、外包装视觉、H5交互、海报、周边产品,到年轻血液如何融入品牌、如何玩转品牌色等多角度提出设计方案。
面料也有性格和脾气,有组学生找寻出六种内衣材料:冰泉棉、竹纤维、舒服棉、莫代尔、热力弹、羊羔绒,结合当代年轻人热衷的测试题,协助用户测出专属的面料“人格”,进行合适的匹配。
有组学生为三枪经典款式提炼出更多有温度的关键词:如爱,爱自己、爱家人、爱他就要呵护他。学生们还将设计应用到更广泛的营销方案中,如App、网页、数字孪生等,可以在不同渠道展示和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珊、上海三枪集团副总徐蓓、黄浦区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科长何翀翔等数位企事业单位领导出席了活动并参与评审。三枪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人的提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十分期待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对老品牌进行迭代更新。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