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设计赋能经典文化传承
2022-12-10 专题

以上海红色建筑为主题的文创作品《探寻·红色上海》。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本报讯 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各类经典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创新与视觉,在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创大赛、2022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分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里,涌现了不少凝聚上海高校师生创意的匠心之作。这些参赛作品的完成度、“设计重塑·匠心筑梦”的主题贴合度、概念前瞻性等方面均比去年首届更上一层楼,在经典文化与年轻市场的碰撞中,他们为文创市场带来了多种可能性。

数字化演绎主旋律

参赛让作品更加完整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动画专业此次提交了14件参赛作品,共有40多名学生参与创作。指导老师倪莉已经是第二次带领学生参加上外贤达文创设计大赛,在她看来,学生参赛能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技能去完成一件比较完善的作品,因为平时课堂小练习的作品都是比较零散的,无法真正融会贯通地整合在一起进行呈现。

在他们提交的作品中,看到了通过青年角度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解读当今社会热点,比如《京韵生肖》作品中引入了元宇宙概念,将虚拟形象与中国传统京剧元素的十二生肖融合在一起,总共设计了12款穿着不同十二生肖服装的公仔形象。这也是动画专业大二学生何小微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扁平化的设计风格,配色比较活泼可爱,比较受年轻人的喜欢。”她介绍,这组作品是由学校红薪文化社团的几位成员一起完成,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各位成员画风不统一的问题,最终决定让其中一人画出一个样板,挑形式感最好的一个样板,大家朝着这个方向模仿,团队在参赛准备过程中变得越发有默契。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中国的主旋律内容,包括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和社会热点等方面挖掘设计元素,然后去呈现作品。”倪莉担任二维数字动画设计、影视特效、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等课程教学,她引导学生将主旋律内容由原本比较文字形式,将其用图像化、视频化等具象形式去展现,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对主题深刻了解。

这在红薪文化社团中广泛开展,同时身为社团指导老师,倪莉介绍,社团平时通过采用文献调研、访谈调研、集体观摩、问卷调研等科学的调研方法,打造以主旋律数字媒体产品为基础的大中小学“创、教、学”一体联动的主旋律文化传播机制。倪莉告诉记者,这次参赛,社团里有学生非常关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敏锐地将报告中的金句在他们的理解下以数字绘画形式展现出来。

发扬上海古建筑魅力

设计传承红色基因

“我是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世事推迁,见证了上海发展的街头巷里饱含着我浓厚的情意。”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二学生李祎蕊从小受家庭熏陶,立志成为一名党员。她细心观察着上海所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在这次大赛中和同学于观华共同提交了一套以上海红色建筑为主题的文创作品《探寻·红色上海》。

他们根据上海的16个区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建筑,提取元素并重组设计,打造出了16样特色图案,突出了上海的红色文化和本土的古建筑的有机结合。“上海是一座英雄城市,而建筑则是其伟大的载体。”对于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他们而言,16样图案的设计需要专业的绘画技艺,即使有足够信心,设计过程也颇为跌宕。“中途有过无数次走在放弃和崩溃的边缘,但总能想起王洁老师的鼓励”。指导老师王洁在创作方向、作品内涵、设计风格等方面进行耐心讲解,并引导他们在思想和作品两方面收获成长。

据王洁介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样式建筑,在绘制建筑底稿时显得非常复杂,因此学生在设计时改稿不计其数。“遇到困难不退缩,让学生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王洁平时将课程思政、课程实践、专业比赛规划进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最终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进入市场而做好充足准备。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