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残奥女排冠军教练张俊:扎根青训,为上海输送更多青少年人才
2022-12-1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

近日,在杨浦区复旦附中,上海市普陀区获得本届市运会排球男子D组(青少年组)比赛的冠军。决赛现场,普陀队一群不满13岁的少年,在强队面前不甘示弱,超常发挥,以两分优势率先锁定局势获胜。少年们激动地捧起了成长道路上具有非凡意义和价值的第一座奖杯,站在一旁的主教练张俊,也为这群孩子们感到深深的骄傲。赛后,作为前中国残奥会女排主教练、前上海男排队员的张俊向记者介绍了这场胜利背后的来之不易。

  // 从第十三名到逆袭夺冠 //  

第十七届市运会排球男子D组比赛属于年龄最小的组别。普陀队的球员大多数来自上海市普陀区九年一贯制的文达学校。张俊是2017年受上海市体校、普陀区少体校、普陀区文达学校三方合聘的唯一教练。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招生在人数范围比较受限,除去淘汰的,不练的,只剩5名正式队员,参加市运会的队员都是别的区报不上名,转给我来负责带训的。”

就这样,凑齐人数后的普陀队临危上阵。“我们小组赛中就输给了黄浦队。”张俊告诉记者。小组赛中,黄浦队的发球是个“必杀技”,仅丢球,普陀队就输了20多分。小组赛打完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张俊根据对手的特点和变化,一一为球员进行指导,用了一周时间专门做针对守发球的训练和调控。

进入决赛,再次对阵。比赛经验丰富的张俊特意提前给球员们做思想工作,让球员丢掉思想包袱,“在比赛前就告诉他们,普陀队从最初垫底第十三名,到去年第三名,今年能打入决赛已经完成任务,不要有任何包袱,不懈怠,不放弃。大家都没什么心理负担,在青少年比赛中,没有绝对的实力,一靠团结拼搏,二靠出色球员。”

  // 严师出高徒 //  

今年上半年疫情封控影响,再加上暑假极其炎热,为了备战市运会,张俊依旧带着球员们不敢放松。疫情期间,采取“云训练”,“我会布置训练任务,每天家长陪练1个小时,视频打卡,点评,得到认可后,才算完成一天训练,否则就接着练,直到认可。接发球和颠球是必练的基本功,这些技术是串联关系的。”封控初期,张俊带着球员在空旷的公园里训练了两个星期。

平日里的训练很有规律,上午去嘉定北体育公园练沙滩排球,下午在室内训练。“4年里,我们队员天天跟着我训练,甚至不允许回老家过年。”此外,张俊非常重视挫折教育,学会直面失败是张俊给孩子们上的一节必修课,“在球场上顶住了挫折和竞争的压力,走上社会,就能让一个孩子终身受益。”

其实,家长、孩子、教练心里都明白,“读书和打排球一样重要”“书要读好,球也要打好”。在张俊的严格教育下,小球员们在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有的球员除了是个优秀的排球运动员,还获得过田径冠军;有的球员成绩在全年级位列第七名;有的球员有着很好的口才......张俊坦言,正是因为自己“狼爸”式严厉的管教,球员们才有了今天成功的喜悦。此次夺冠,作为奖励就是休假两个星期,“孩子们可都乐坏了。”

  // 退役转型投身青训 //  

今年46岁的张俊,曾代表上海市征战2000年甲A联赛,并夺冠的第一批男排运动员,师从沈富麒。曾获得“上海市劳模”“五四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说起张俊,男排行当里几乎无人不知,上海市从事男排教练的都是他的师兄弟。

身型高大的他,曾在2007年底接过坐式女排的帅印,助力中国残奥会女排连续获得三枚金牌。如今,退役转型投入青训,张俊表示:“作为教练应尽到每个教练自身应尽的责任。其实一开始,我做青训的也没想那么多,但当夺冠后,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将上海男排运动发扬光大,还是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但是青少年怎么抓?青训该怎么做?我想这些年的青训经历,让我心里有了底。为上海排球输送青少年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把每天的工作落实到实处,真真正正的把球员培养成‘精品’的,我想只要他一直坚持,等长大后,一定能够成为上海男排的中坚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