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者”到崭露头角!这群青年学者在全球顶尖乳腺癌会议发出“中国声音”
2022-12-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钟轩

邵志敏教授说:“过去我们是‘学习者’,随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科研‘双轮’驱动,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得到全球同行高度关注,一大批青年学者也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发出‘中国声音’,体现出我们强大的创新能力。”

第45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近日召开。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三阴性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了本次大会的主题报告,这是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全体大会主题报告。

历时三年,这项最新研究有望成最“毒”乳腺癌精准治疗新靶点

乳腺癌,常常又被称为“粉红杀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这个“粉红杀手”已经成为危害女性生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上海等大型城市,乳腺癌更是连续20余年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榜首。

“乳腺癌像一个‘大家族’,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是最‘毒’的一种。”邵志敏表示,三阴性乳腺癌之所以称为“三阴”,正是因为这种乳腺癌的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相较其他亚型,异质性高、预后差、复发转移风险高,因而成为乳腺癌研究中亟需攻克的顽固“堡垒”。这种乳腺癌的治疗只能靠化疗,并且效果不佳,耐药是一大问题。

在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喻三见教授向现场万余名各国学者,做了题为《ZNF689缺失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异质性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主题报告。该项主题报告成果,由葛丽萍博士在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指导下,历时三年完成。该项成果首次发现锌指蛋白ZNF689缺失会上调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异质性,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

喻三见在现场报告时强调:“该项成果提出靶向肿瘤内部异质性可有效增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新靶点。”主题报告得到会场热烈讨论,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道对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果给予高度肯定。葛丽萍博士荣获2022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颁发的“基础科学学者奖”。

除了大会主题报告之外,邵志敏教授带领的乳腺外科团队还有四项研究入选焦点壁报讨论。此外,邵志敏教授团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入选本次大会“2022年度重要研究进展”。蒋麟博士等在邵志敏教授和顾雅佳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此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影像基因组学可以系统性揭示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异质性,有望实现医工结合的成果转化,相关研究已发表于今年的国际重要期刊《细胞报告·医学》。

每一项研究的背后,是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事实上,随着乳腺癌诊治进入分子靶向时代,上海医学专家们根据乳腺癌细胞不同特征,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探索精准诊治策略。

针对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二十年前成立的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打出一套“连招组合拳”。二十年筚路蓝缕,“复旦方案”已逐渐开始屹立世界乳腺癌研究“潮头”,向世界展示“中国声音”。

随着中心平台的不断拔高,在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上也结出累累硕果。中心首席专家邵志敏教授目前担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亚洲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入选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组委会的专家,并连续多年入选圣加仑国际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中心真正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实力雄厚、充满竞争力的基础与临床多学科人才梯队。

如今,随着诊断手段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更好控制乳腺癌,让更多乳腺癌患者不因患病而影响生活质量,能够在治疗后以良好姿态回归社会,也成了上海专家团队关注的重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钟轩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